版權誰有?翻印必究? : 近代中國作者、書商與國家的版權角力戰

0
(0)

版權誰有?翻印必究?
: 近代中國作者、書商與國家的版權角力戰

作者:王飛仙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副标题:近代中國作者、書商與國家的版權角力戰

原作名:PiratesandPublishers:ASocialHistoryofCopyrightinModernChina

译者:林紋沛

出版年:2022-5

页数:448

定价:NTD560

装帧:平装

ISBN:9789570534139

内容简介
 · · · · · ·

第一部以版權為中心的近代中國社會史

爬梳零碎史料 揭露晚清至民初的作者、出版商如何抵制盜版

一場西方勢力壓境的思想碰撞,從雕版所有權到著作財產權,

中國版權觀念轉變的關鍵時代!

1903年商務印書館與嚴復簽訂第一份有系統的版權合約

智慧財產權散播中國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人們對新知的渴求,令西學書籍熱銷,書商、印刷商都想分杯羹,巨大的商業潛力令各式版本一時間湧入市面,更分不清正式版權歸屬哪方。當時的作者受西方版權概念啟發,覺醒到自己腦力勞動的成果正被瓜分,而自身並未獲益,生活無以為繼,開始想方設法捍衛權利。

「利潤」促使書商與作者團結起來,為版權正名發聲,近代中國的版權正義由此開展。

設圈套抵制盜版,上書呈維護出版!

書商督促政府立法、號召成立公會,甚至僱用偵探偵緝盜版。在缺乏有力的法律之時,建立起規範與秩序,藉此保護書籍,從而改變了中國對版權的概念。

王飛仙教授大量挖掘檔案史料,揭露版權觀念如何吸收中國的思想與習慣,在帝國晚期過渡為現代國家之際,以開創的精神不斷試探,並提到中共建國後,版權觀念又出現如何變革。本書從1890~1950年各界對版權的理解與實踐面向切入,探索文化產業、知識體系與法律規章在中國的大轉變。

本書特色

1.從現代中國社會史拉出版權史、著作權史,就晚清至1950年代著墨,看中國在版權方面如何從中掙扎、轉變到成長,一步步走到今日。借鏡他人同時可反思臺灣本身的版權史及現況。

2.看到中國與西方對版權所有全然不同的概念。西方保障的是作者精神與智慧的「創作」;而中國則認為是擁有書籍的印刷刻版以及文稿的人。

3.透過報紙廣告、書籍的權頁、版權憑摺、學部官報、盜版書等非傳統法律史的研究史料,以這些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會碰到的物品,幫助讀者更容易了解版權。

得獎紀錄

2020年美國法律史學會彼得.斯坦因(Peter Gonville Stein)最佳著作獎

著述、閱讀和出版歷史學會(SHARP)「德隆書籍史圖書獎」亞軍

好評推薦

專文導讀│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聯合推薦│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仁淵(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徐書磊(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顏擇雅(出版人/作家)、王溢嘉(出版人/作家)、吳卡密(舊香居店主)

以版權史為根軸,梳理了關於法律、版權的比較研究、圖書和印刷文化史,甚至擴及近現代知識分子的文化經濟生活等領域。由一門看千門萬戶,也由千門萬戶看一門。王飛仙運用敏感的歷史想像,既能駕馭豐富繁難的史料,又總能在混亂的史事中提出犀利的見解。——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這本書以堅實的史料基礎展現出各方勢力、在不同條件下對版權這個概念的實踐。這些細節重現可讓讀者感受到那個時代,參與出版業的作家、編輯、盜版商、甚至雇用的私家偵探,在一個新開展領域中的來回試探。——李仁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在作家與出版社的家庭裡成長,使飛仙關注這個議題;而專業的訓練則讓她超越家族,為歷史留下深刻的印記。——王溢嘉/作家、出版人

一部豐富詳盡的社會史,重建了中國現代史上作者、出版商、國家如何理解版權的意義,展現這些參與者為保護版權而擬訂的策略。智慧財產權和版權是熱門議題,本書架構完整、條理分明,為至今依然爭議不斷的問題提供獨到見解。」──包筠雅(Cynthia Brokaw)/布朗大學歷史與東亞研究教授

這部社會史、文化史研究紮實,檢視了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現代中國新興的版權法與版權實踐體系。這部傑作以嶄新角度探討十分重要卻研究不足的課題,對於中國現代史、法律與版權的比較研究、書籍與印刷文化史等領域皆做出寶貴貢獻。──陳利/多倫多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版權誰有?翻印必究?:近代中國書商、作者與國家的版權角力戰》可能是中國智慧財產研究方面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本英文書。傳統見解認為版權與中國文化無法相容,王飛仙透過深入研究和精闢分析顛覆舊說法,展現作者和出版商如何不遺餘力的保護生計。任何對中國資訊經濟感到好奇的讀者都會發現這本書深富啟發性,是不可錯過的好書。──艾德里安.瓊斯(Adrian Johns)/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

《版權誰有?翻印必究?:近代中國書商、作者與國家的版權角力戰》探詢上海、北京出版界的檔案資料與圈內運作,提供洞見獨到的觀察,深入淺出的介紹中國採納版權的複雜經過。王飛仙不只清楚梳理版權思想在國家長期混亂失序的大環境下經歷何種波折命運,也運用研究發現,以機智巧妙的筆調相當完整的娓娓重述中國現代思想史及文化史。精彩絕倫,讀來引人入勝。──周紹明(Joseph McDermott)/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學士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簡介

王飛仙(Fei-Hsien Wang)

歷史學家,政治大學碩士、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博士。現任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yon)歷史系副教授,同時也是劍橋大學歷史與經濟中心(Centre for History and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age)副研究員。

研究領域為十九世紀下半二十世紀初期東亞的出版業,過去曾研究商務印書館以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互動,出版專書為《期刊、出版與社會文化變遷:五四前後的商務印書館與〈學生雜誌〉》。

譯者簡介

林紋沛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歷史學系碩士。著有《行旅致知:李仙得、達飛聲等西方人建構的台灣知識(1860–1905)》、《跨越世紀的信號2:日記裡的台灣史(17–20 世紀)》(合著)。現為專職譯者,喜歡翻譯時的靈光乍現,譯著有《論友誼》、《從彼山到此山》、《家園何處是》、《強鄰在側》等。

目录
 · · · · · ·

推薦序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推薦序 李仁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推薦序 徐書磊/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

各界推薦

作者序

導讀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緒論

Copyright/版權:外來概念與在地實踐

文化的經濟生活

在國家的陰影之下

第一章 「版權」在東亞的奇妙旅程

讓版權成為「天下公法」

重點在雕版

再譯「Copyright」

從「版権」到「版權」

借用空洞套語再造傳統

第二章 「新學」是門好生意

傳教士的搖錢樹

清末政治改革與新學熱

開拓知識經濟邊疆的捷徑及其亂象

小結

第三章 「著書者永遠之利益」

出售亞當.斯密

將作者的利益合理化

從遠方監控版稅收入

與出版商共享所有權

小結

第四章 介於特權和財產之間

版權特權的浮濫授予

若國家就是盜版者

審視書籍的真正價值

國家喪失身為知識最高權威的地位

將版權和內容審查分離

小結

第五章 棋盤街的「版權」制度

「一盤散沙」

為版權組織公會

建立書籍所有權秩序

在書商法庭懲處盜版商

棋盤街的集體正義

平行共存的「版權」制度

作者應得的收入

小結

第六章 在北平追捕盜版商

上海書商走向全國

新書商面臨的危機

北平:成為盜版之都

經營盜版搜查隊

東安市場書攤和他們的終極武器

盜版商的名譽、偵探的名譽

盜版之王群玉山房

小結

第七章 沒有盜版的世界?

與盜版妥協

自私自利之罪

將作家變成工人

否認個人的才氣

結論

謝辭

參考文獻

评论 ······

大概可以分为三条线:西洋Copyright到福泽谕吉的版权概念,引入中国后形成作者著作权、出版商版权乃至书业公会“书底”等诸多理念的交叉;版权的权力后盾在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公会乃至近乎猫鼠游戏的查缉者之间流动;书籍的意义从“新学”的生意到“进步”的生意的变化。带有明显的英文世界中书籍史和出版史作品风格,版本目录学背景很淡,而全力贯注于若干分论点的阐释,史实考证则浅尝辄止;阅读体验更近乎长篇论文(…

ch3 ch6

刚刚看完,同时也刚巧听了作者关于这本书的线上讲座。总结的说,非常精彩的论著,同时因行文论述中结合了很多故事,因此非常好读。本书没有纠结于概念的辨析,而是从版权和著作权概念如何落地着手,从具体的事例出发,串起了清末至建国后的版权如何被实践。不过有点遗憾的是,缺失了关于留学生在版权概念转移的过程中如何起作用的分析。

四星半。作者以时间为主线,详细讲解了版权概念在东亚落地生根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主要讲了从清末到共和国初的版权历史。整本书非常好读,可惜这本书应该出不了简体中文版。遗憾之处是书中对于最近几十年的版权新问题只是浮光掠影地在最后一章讲了讲,既不深入也不全面。事实上因为互联网的兴起让内容拷贝唾手可得,科技的发展也必定让版权概念获得全新进化。这里面有很多灰色地带存在。当然,这部分内容是现在可以说的吗?哦,…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