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暮色 : 鴉片戰爭與中國最後盛世的終結

0
(0)

帝國暮色
: 鴉片戰爭與中國最後盛世的終結

作者: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R.Platt)

出版社:衛城

副标题:鴉片戰爭與中國最後盛世的終結

原作名:ImperialTwilight:TheOpiumWarandtheEndofChina’sLastGoldenAge

译者:黃中憲/黄中宪

出版年:2018-12

页数:544

定价:NT$560

装帧:平装

丛书: 藍書系

ISBN:9789869716505

内容简介
 · · · · · ·

十九世紀中葉清道光年間,中英之間因為走私鴉片和貿易問題開戰,史稱「鴉片戰爭」。這場百餘年前的衝突,在中西雙方的歷史想像中都占有獨特地位。對中國來說,鴉片戰爭代表的是帝制中國最後一個盛世的結束、「百年恥辱」的開端,在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威脅下,淪為半殖民地。對西方而言,戰爭是因中國閉關自守、只准西洋商人在廣州一地通商而起,象徵著中國冥頑落後、莫名抗拒自由貿易。

事實遠比這些簡化的想像複雜太多。

《太平天國之秋》作者裴士峰,這次要追索的歷史事件,正是這場影響甚鉅的中英戰爭。但他的敘事重心並非放在戰爭本身及其餘波,而是從一七五○年代清廷決定採取廣州單口貿易政策、一七九三年馬戛爾尼使團遠赴中國覲見乾隆講起,一路講到一八四○年戰爭爆發。作者不僅以極具畫面感的文字,清楚描摹了這數十年間中英及中美之間的交流景象,更企圖藉此傳達一個重要的論點:鴉片戰爭絕非如許多論者所言,是一場無可避免的文化衝突,而是在種種錯誤選擇下結成的惡果。

總而言之,是人推動了這一切。為展現此力量,作者在他搭建的歷史舞臺上,放上了各色人物,有中西商人、有中國官員和英國議員、有各國傳教士,還有海盜。這些人物的神情外貌在作者筆下栩栩如生,內心世界也被深描細剖,在兩百年後的讀者眼前袒露殆盡。

二十一世紀的國際政治格局跟鴉片戰爭爆發的那個世紀大不相同,中國也已今非昔比,躍居強國之列。儘管如此,有一點仍沒變:它和西方列強之間的關係依舊緊張。如果十九世紀中英開戰不是必然,那今日重新認識、回顧鴉片戰爭便有其必要。鑑往未必知來,但歷史教訓或許還是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作者简介
 · · · · · ·

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Platt

耶魯大學中國史博士,博士論文獲頒瑟隆.費爾德獎(Theron Rockwell Field Prize)。目前是美國阿姆赫斯特麻塞諸塞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太平天國之秋》(Autum in the Heavenly Kindom)、《湖南人與現代中國》(Provincial Patriots: 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等書。他大學時主修英語,因此大學畢業後以雅禮協會老師的身分在湖南待了兩年。他的研究得到傅爾布萊特計畫、國家人文基金會、蔣經國基金會支持。目前與妻女住在麻塞諸塞州的格林費爾德。

譯者簡介

黃中憲

政治大學外交系畢,專職翻譯,譯有《湖南人與現代中國》、《太平天國之秋》、《非典型法國》、《戰後歐洲六十年》、《維梅爾的帽子》、《大探險家》、《帖木兒之後》、《成吉思汗》、《劍橋伊斯蘭史》等。

目录
 · · · · · ·

地圖

引言:廣州

序幕:洪任輝之旅

第一部 陽和之春

第一章 嘖嘖稱奇的時代

第二章 黑風

第三章 世界的邊緣

第四章 海與陸

第五章 進入點

第六章 暗礁

第二部 天堂的乳漿

第七章 榮景時期

第八章 火與煙

第九章 自由

第十章 黯淡的轉折

第十一章 解決之道

第十二章 最後一個老實人

第三部 殺氣之秋

第十三章 攤牌

第十四章 意志與命運

第十五章 餘波蕩漾

結語 伍秉鑑與福布斯

誌謝

插圖出處說明

注釋

评论 ······

这是我看过最精彩的一本鸦片战争史(一共只看过三本《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和这本~)几乎在广播里念了一遍,其中最精彩的两笔没说,一笔是写林则徐,一笔是写伍秉鉴。。作者穿透迷雾清晰看见的能力令我深深陶醉。

感觉分数偏高,作者此作前面铺垫太多而铺垫中又嫌琐碎,也少分析,鸦片战争本身着墨太少,显得虎头蛇尾。加以作者刻意「平等对待」中英之感,出发点未尝不好,但读起来感到颇为别扭。另,黄中宪在242页所谓中国明朝进口的「法国火炮」,疑将「佛郎机」直接译为法国,转了一圈回到了原点,也是奇事

一部截止鴉片戰爭完畢的中英交往史,一個多月非常不捨地看完了。如同評論中另一位朋友所說,看到最後都哭了,然而這一切衹是開始。馬吝去世時正好中英交往的希望在下議院和整個英國破滅,最瞭解中國的小斯當東由於對國家尊嚴的和理想中的平等原則對開戰做出鼓勵,敏感的義律在道德和維護帝國尊嚴之間掙扎…但戰爭一旦啟動卻由不得他們的控制,戰爭的本意也無法實現,國家財政及商業資本的貪婪使構想中的“教訓”和消滅鴉片走私的目…

无论是作者叙事的笔法还是译者翻译的质量都属于一流水平的一部佳作。作者构建了一个以近半个世纪中英广州贸易为主流的叙事背景,既触及两个赴华使团,也穿插小斯当东、马吝、马礼逊等人在中国的事迹,在细处丰富了19世纪初中外交流的图景。但该书最大的看点在于作者对于鸦片战争与主流叙事截然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由于1820年以来鸦片输入量增加所衍生的中英冲突并非两个文明不可避免的碰撞。撇开英国国内舆论受反蓄奴运动…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