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溯新文学精神之源 : 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晚清思想学术因素

0
(0)

重溯新文学精神之源
: 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晚清思想学术因素

作者:李振声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晚清思想学术因素

出版年:2020-9

页数:336

定价:98.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ISBN:9787208165243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上溯其源,下沿其流,将中国新文学的精神源头重新追溯至晚清新思想学术运动,梳理阐述了晚清新思想学术运动如何为后来新文学基本精神品格的生成,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旨在将中国新文学,尤其是其精神建构,重新纳入晚清以来最能代表中国思想学术水准的空间和视野,视其为晚清以来中国精神整体构架中的组成部分,打通其与晚清以来思想、学术之间彼此息息相关的关联。

作者简介
 · · · · · ·

李振声,1957年8月出生,江苏无锡人。武汉大学历史学学士(1982),复旦大学文学硕士(1985)、文学博士(1991)。1985年起执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度任教于日本国立信州大学等。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的学术论著主要有《季节轮换》《书架上的历史》《诗心不会老去》等;译著主要有《梦十夜及其他》《虞美人草》《江户艺术论》等。

目录
 · · · · · ·

绪论

一、 缘起

二、 思路

三、 困难与对策

附录 必要的思想史参照:20世纪80年代中外思想、知识有关中国近代转型动力的一次交集

第一章 晚期桐城“文”的“旧”中之“新”——吴汝纶、严复对“文”的突破性理解

一、 钱基博的提

二、 严译《天演论》吴序再解读

三、 “文”的释义与“文化整体观”

四、 严复的自辩

五、 “身份的焦虑”?——晚期桐城“文”与新文学紧张关系的背后

第二章 晚清政治想象图式与新文学的政治情怀——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中心

上 康有为篇

一、 围绕《新学伪经考》,几个新文学家的态度

二、 “世界主义”的视野

三、 “悲天悯人”或“感时忧国”的情怀

四、 对“原理”的热衷

下 梁启超篇

一、 今文经学路数的延展

二、 致思特点:优长与限制

三、 梁启超小说论与新文学中的梁启超因素

四、 余论:文学观的前后期差异

第三章 作为新文学思想资源的章太炎

一、 思想学术与生命实感

二、 “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

三、 “不齐而齐”

四、 “依自不依他”

五、 钟情魏晋

附录 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章太炎因素

第四章 王国维:一份隐性的遗产

一、 精神个性与学术次第

二、 对个体性主体的质疑

三、 思辨功夫,何谓“影响”?

四、 康德、叔本华、尼采,并非王国维非功利文艺观唯一思想来源

五、 王国维之于新文学的意义

六、 余论

第五章 外来思想与本土资源如何转化为中国现代语境——以刘师培《中国民约精义》为例

一、 学术定位

二、 问题的提出

三、 对一个反差现象的解释

四、 刘师培所能读到的《民约论》译本

五、 自西徂东的思想旅行:译本参读比较

六、 若干余论

附录 刘师培与章太炎的文质之争(狄霞晨)

第六章 钱玄同参与《刘申叔先生遗书》编纂始末发微

一、 《遗书》版本分疏

二、 刘师培与南桂馨

三、 《遗书》编者

四、 倾力编纂《遗书》的内在动机

五、 另一种学术史观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评论 ······

本来想给两星……一本书为什么可以绪论目录标题都不错,结果内容这么飘这么无聊?多袭前人言论而缺乏创见。没有足够的学识和笔力不要驾驭这样的题目,不是只有问题意识就够了。绪论部分的内铄外铄有点意思,但非要这样分是不是也算门户之见呢?

无关宏旨的口语废话感慨甚多,导致论述不深,无法克服“于古有征”的阅读观感。

给男神满分!

李振声老师这本书,跟他以前的文学批评相比,文风完全变了味。为什么这些近代学术思想史的文章非要这么装腔作势地写呢!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