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时期学术政治纷争研究 : 以"康党"为视角

0
(0)

戊戌时期学术政治纷争研究
: 以

作者:贾小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以”康党”为视角

出版年:2017-5-1

页数:400

定价:1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20108041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转换视角,以“康党”为切入点,借助大量翔实的资料,如维新运动重要参与者的文集、全集、日记等资料,当时的报刊如《知新报》《清议报》《湘报》《中外日报》《新闻报》《国闻报》等,系统梳理了戊戌时期学术、政治纷争的流变、内涵及其后果,脱出了以往以“新旧”二元对立解读戊戌纷争的窠臼,较为全面立体地揭示戊戌政治与学术纷争的多元面相和真实内涵。

作者简介
 · · · · · ·

贾小叶,河北阜平人,1999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政治史。著有《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以东南若干督抚为中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在《近代史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 · · · · ·

绪 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写作思路与结构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康学”“康教”:“康党”的政治思想与宗教观念

一 “康学”:“素王改制”论

二 “康教”:创立孔教说

三 康门师徒对“康学”“康教”的宣传

四 谭嗣同对“康学”“康教”的接受与阐发

第二章 “康学”引发的不同社会反响

一 时人眼中的“康学”

二 “康学”不同反响背后的学术与政治

第三章 从“吾党”到“康党”:康门师徒与变法派官绅的关系离合

——以《时务报》为中心

一 “吾党”之一:维新初期变法派官绅眼中的康门师徒

二 “康党”的由来与特征

三 从“吾党”到“康党”:变法派官绅眼中康门师徒的角色转换

第四章  “康党”与湖南的维新运动

一 “康党”“康学”进入湖南

二 湖南官绅对“康学”“康党”的排拒

第五章 “康党”与百日维新

一 康有为进京的动机与机缘

二 百日维新前“康党”的维新活动及其反响

三 百日维新中“康党”的政治活动与反响

第六章 “康党”与戊戌己亥政局的变动(上)

一 政变后清廷对“康党”的政策与时人的反应

二 “康党”的应对之策与时人的反应

第七章 “康党”与戊戌己亥政局的变动(下)

一 己亥年“康党”宣传的悄然转向

二 清廷的“康党”政策、立嗣上谕与新党的反应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评论 ······

本书受陈寅恪维新二源论启发,超越帝后党争、新旧党争等政治话语,以时人所称的“康党”、“康教”切入,让我们看到清末维新变法纷繁复杂的情状。“康党”、“康教”之称,不仅由他人指认,也缘于部分康门弟子的自我认同。但“康党”对康氏学行是否一致信奉推崇(梁启超偶不慊师说),仍值得深究。

转换戊戌政治史研究视角,以“康党”为中心,围绕其群体形成原因、思想内核、性格特点,并通过对其在戊戌政局中的行为,评价其历史得失。突破了戊戌政治史一直以来由“康党”塑造的话语体系,分析了其是如何将自己塑造为“新派”且唯一之“新派”的过程,并还原历史现场,爬梳了戊戌时期作为历史实态的新旧之争。缺点在于史料新意不够,其实就只是转换了写作视角,结论等创见略有不足。

满屏的“康党”看得脑壳疼。用举证式的论证,来探讨定义不明的“康党”内涵,以及对“康党”标准作划分,很危险,实际意义也不大, 因为此时此地此人的标准,易诸彼时彼地彼人,则可能不然。更不必说,还有自我认同与他者指认的巨大差异在。本书真是“治丝愈棼”的典型

重点看了前五章,前二章值得再看。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