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研究

0
(0)

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研究

作者:刘文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15-3-1

页数:256

定价:CNY65.00

装帧:平装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ISBN:9787509772294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考察近代中国国家与民众关系的塑造和转变。纸烟从晚清传入中国以后,就迅速成为流行,到了抗战前夕,已经遍布全国城乡各地,直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了纸烟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却鲜为人知,几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作者从报纸、档案、回忆录等材料中辑录出史料,重构了晚清到民国时期三次不吸纸烟运动的来龙去脉,并详述了这三次运动的言论、组织和开展过程,将其与更大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以小见大,从局部考察整体,最后着眼于近代中国精英和政府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定义和塑造。本书虽然从不吸纸烟运动出发,却没有被这一主题限制住,而是以此为线索,将政治动员、国民教育、日常生活规训、卫生观念的演进、烟草业经济发展、政府税收管理、中央地方关系、民族主义思潮等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作者简介
 · · · · · ·

刘文楠,复旦大学历史系硕士,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学博士,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后。2011年9月加入近代史研究所,担任英文刊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的学术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国家与日常生活的互动,具体研究课题涉及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新生活运动、上海公共租界的妨害管理等。

目录
 · · · · · ·

绪 论

一 不吸纸烟运动能告诉我们什么?

二 既往研究中的近代中国不吸纸烟运动

三 中国烟草史中的纸烟

四 本书概览

第一章 新教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不吸纸烟运动的缘起

一 吸烟有害论在英美的兴起

二 西方反纸烟言论传入中国

三 来自美国的福音派改革者:万国改良会和丁义华

四 立宪国民不吸烟:丁义华的劝戒纸烟言论

五 改良风俗的共同努力

六 日常生活的理由:妇女的戒吸纸烟言论

第二章 城市社会精英和辛亥前后上海的不吸纸烟运动

一 伍廷芳和慎食卫生会

二 另类的“卫生”:从慎食卫生会到劝戒纸烟会

三 劝戒纸烟会的社会资源

四 本土化的反纸烟言论

五 革命时的淡出和革命后的持续影响

第三章 新生活运动中的纸烟与国家

一 以身作则:蒋介石和不吸纸烟运动

二 吸纸烟的“三宗罪”

三 规训吸烟行为与国家权力的界限

四 无心无力:纸烟相关的国家政策

五 德国与中国:不吸纸烟运动的比较

第四章 地方实践的变异:浙江的不吸纸烟运动

一 浙江的吸烟和禁烟

二 浙江不吸纸烟运动面面观

三 利益博弈:海门和温州的抵制洋烟

四 难以控制的民众动员:临安的不吸纸烟运动

结 语 不吸纸烟运动的弦外之音

一 被定义为“恶习”的吸烟行为

二 不吸纸烟运动的派生性

三 非正式社会控制的两种模式:社会发起和政府发起

四 今日中国烟草控制的挑战

附录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纸烟业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评论 ······

刘老师,这本书写的真心一般,或许是深厚的功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嗯,一定是没有发挥出来。历史学的博论写作,能不能除了材料丰厚以外,有点思想上的洞见呢?啧啧啧……

我的天!“又有传闻说……”这种资料出处都可以写在论文里吗?采访记录呢?这是在写小说吗?写到民国的新生活运动字里行间就透出了迷之温柔,严谨独立一点好不好啊?三颗星打给清末的史料搜集工作。

吸烟是如何变得有害健康的

新文化史框架下的一个很好的研究实践,总体读下来有觉得似乎缺了什么,或许是“历史感”?另外,在作者的论述中,丁义华、伍廷芳、新生活运动三个的不吸纸烟运动性质不同,联系微弱,整个看下来似乎有点互相脱离,有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更为深入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挖掘他们之间的联系(如果有的话)呢?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