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的后方社会 : 战时总动员与农村

0
(0)

抗战时期中国的后方社会
: 战时总动员与农村

作者:笹川裕史/奥村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战时总动员与农村

原作名:銃後の中国社会:日中戦争下の総動員と農村

译者:林敏/刘世龙/徐跃

出版年:2013-12

页数:244

定价:CNY45.00

装帧:平装

丛书: 中日历史问题译丛

ISBN:9787509754672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以四川省为例,利用大量的民众陈情书、诉状,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等史料,详尽描绘了那些受时代摆布、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民众在战时重负下的苦难及其因应,勾勒出了战时大后方基层社会的混乱及其变化,展示了一个复杂的、和学术界的既存认知很不一样的大后方基层社会,揭示了长期战争环境下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丰富了抗日战争的立体图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笹川裕史,日本埼玉大学教养学部教授。

奥村 哲,日本首都大学东京都市教养学部、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教授。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言/1

绪 论/1

第一部 粮食征收的状况

第一章 民众井喷而出的不满与政府的退缩——粮食负担分配问题/3

第二章 饥民抢粮——粮食运输、保管环节中的矛盾/18

第二部 征兵的状况

第三章 生命无法取代——五花八门的兵役逃避行为/37

第四章 瞄准穷人与外乡人——抓丁的行为原理/54

第五章 招我吧——“买卖”士兵/68

第三部 地方权力构造的变动

第六章 飞黄腾达之辈——新的地方权力者之肖像/85

第七章 不择手段的攫取——地方恶霸的抵抗/101

第四部 解决事态的动向及其限度

第八章 分摊负担——对出征军人家属的优待/117

第九章 沸腾的民族主义及其光与影——知识青年从军运动/133

第十章 支撑战时征收,而后崩塌——各级民意机关的活动/151

第十一章 收夺方式的精练与彻底——接近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政策/165

结 语——日中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183

附 录 多元视角下的抗日战争研究

——评《抗战时期中国的后方社会——战时总动员与农村》【徐 跃】/187

参考文献/203

后 记/213

评论 ······

档案和口述史料颇丰,但还是失之于现象描绘而缺乏深入分析,可能跟两人合作写作也有关系。头几章还用到了中日同期对照比较,这种方法很好,但后面就断了,挺可惜。

中日战争可以说是中国以残破的社会形态与权力结构艰难战胜了举国一体的日本。作者的切入角度在于整个战时体制的运转,以四川省的资料为主。包括后勤、征兵、权力运作,勾勒出后方社会的悲惨状况。胜利之时,国民政府罔顾民众依然超负荷的负担而着力维持战时动员悍然发动内战也确然不智。在作者的观点,这也直接导致之后中共的夺取政权建立人民共和国。全篇行文流畅,资料详实,浅显易懂。附录的书评也很可观。

战时的强制性一体化及其延续

诚如作者所言,本书对史料的使用偏重于陈情书和诉状,而非官方统计数据,因此论述稍显薄弱。第11章有亮点。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