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悖论:先锋派的临界点

0
(0)

包豪斯悖论:先锋派的临界点

作者:周诗岩/王家浩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9-11

页数:354

定价:98

装帧:平装

丛书:重访包豪斯丛书

ISBN:9787568055482

内容简介
······

本书基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批判视野,从艺术、设计的学科边界处回溯作为历史的包豪斯,论证这场运动在努力重建现代生活世界之体验的过程中进行的种种实验。同时,全书更侧重于作为理念的包豪斯,透过几位关键人物的特写,深层剖析了包豪斯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与事件,揭示在此前后不断变化的对抗性构成,以及存蓄其中的社会动能。包豪斯作为同时期先锋派的汇聚点,充分感受到了时代的共振,它从未平复的内在动荡让矛盾得以自行显露:私我与大公、进取与回转,斗争与构划。作者将这三组在当前的创造领域仍旧持续发酵的议题,重构为包豪斯的三幕剧,分别题为“艺术与社会”“现代性之争”“包豪斯的双重政治”,并附上专为此书绘制的历史图解长卷,将变动中的社会情境和复杂力场构建为底图,择要勾勒出“包豪斯十四年”的基本轮廓,其中也包括包豪斯人与欧洲其他艺术先锋派的数次遭遇。

作者简介
······

周诗岩,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后(2006—2008)。专业兴趣集中在媒介理论、图像研究与文化批评的交叉领域,尤其关注现代性条件下的艺术先锋派理论与实践。著有《建筑物与像:远程在场的影像逻辑》(2007),译著有《奥斯卡•施莱默的书信与日记》(2019)和《包豪斯剧场》(2019)。

王家浩,建筑与艺术批评家、策划人,建筑实验者。

1975年生于上海,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长期关注现代世界体系周期中的都市化进程,以及建筑师的知识建构和话语生产,笔耕不辍,已发表数十篇批评文章,曾受邀为《时代建筑》《新建筑》《建筑学报》等专业期刊主编多辑专题,个人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当代艺术展、双年展。

目录
······

艺术与社会

未竟的理念草图

蓝图中失落的人偶:舞台

历史化的底图:建造

事件I:一份被撤销的宣言

事件II:从国际建筑到国际风格

现代性之争

莫霍利-纳吉I:先锋运动的冲力

奥斯卡·施莱默I:包豪斯之暗

奥斯卡·施莱默II:最低限度的道德

莫霍利-纳吉II:包豪斯之光

事件III: 一次先锋派的汇聚

事件IV:从视觉符号中回返

包豪斯的双重政治

格罗皮乌斯:总体的幻灭

交接:包豪斯内部的对峙

改制:技术与社会的裂点

汉斯·迈耶:不完美世界中的原则

图解

包豪斯十四年

访谈

包豪斯不造星!

社会地型中的“星丛”

附录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1919年《包豪斯宣言》

奥斯卡·施莱默

1923年《包豪斯大展宣言》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1925年《生产,复制》

汉斯·迈耶

1929年《包豪斯与社会》

后记

先锋派的临界点

评论 ······

选取格罗皮乌斯、莫霍利-纳吉、奥斯卡·施莱默和汉斯·迈耶来描述包豪斯悖论。印象深刻的是用阿甘本来分析施莱默的剧场实验。

包豪斯理念的critical point(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就很BAU,虽然过程让处女座很痛苦,哈哈哈哈)

施莱默像是包豪斯中的吟游诗人

与其说是“悖论”,不如说是由几个关键人物着手的包豪斯梳理。配图与注释也特别好。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