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批判

0
(0)

实践理性批判

作者:[德]康德(ImmanuelKant)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KritikderpraktischenVernunft

译者:邓晓芒译/杨祖陶校

出版年:2016-10-1

页数:236

装帧:平装

ISBN:9787010166834

内容简介
······

本书是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三大批判著作之一,康德的第二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出版于1788年。从内容上来看,如果说“纯粹理性批判”的任务是要确定人类认识能力的先天要素及其先天要素的若干规定,那么,“实践理性批判”的任务就是研究理性的实践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围和界限。康德立足于无人可以怀疑的“纯粹实践理性”去批判理性的“全部实践能力”,从人的纯粹理性现实具有的实践能力出发并以之为标准,批评和评价一般的理性在实践活动中的种种表现,从中确认纯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规律,即道德律,道德律使人认识到人在实践中事实上是自由的。康德在本书中提出的自由概念成为“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结合的基石。特别是在本书中提出了他的脍炙人口的两大崇高原则:“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全书除序言和导言外,有纯粹实践理性要素论和纯粹实践理性方法论两部分,外加一个结论。在要素论中又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和“辩证论"。

全书18万字。由康德研究专家杨祖陶和邓晓芒合作,直接从德文原版翻译。译文精良,较好地传达了康德的原意,是二位学者十多年合作的又一部精品。

作者简介
······

伊曼努尔·康德(德语: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统,并且有为数不少的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称为“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部作品有系统地分别阐述他的知识学(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纯粹理性批判》尤其得到学术界重视,标志着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体论转向认识论,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被视为近代哲学的开端。此外,康德在宗教哲学、法律哲学和历史哲学方面也有重要论著。

目录
······

序言

导言 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

第一部分 纯粹实践理性的要素论

第一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诸原理

1.解题

注释

2.定理I.

3.定理Ⅱ.

绎理

注释I.

注释Ⅱ.

4.定理Ⅲ.

注释

5.课题I.

6.课题Ⅱ.

注释

7.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

注释

绎理

注释

8.定理Ⅳ.

注释I.

注释Ⅱ.

在德性原则中实践的质料规定根据表

I.纯粹实践理性原理的演绎

Ⅱ.纯粹理性在实践运用中进行一种在思辨运用中它自身不可能的扩展的权利

第二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对象的概念

就善与恶的概念而言的自由范畴表

纯粹实践判断力的模型论

第三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机

对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的批判性说明

第二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一般辩证论

第二章 纯粹理性在规定至善概念时的辩证论

I.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

Ⅱ.对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的批判的消除

Ⅲ.纯粹实践理性在其与思辨理性结合时的优先地位

Ⅳ.灵魂不朽,作为纯粹实践理性的一个悬设

Ⅴ.上帝存有,作为纯粹实践理性的一个悬设

Ⅵ.总论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

Ⅶ.如何能够设想纯粹理性在实践意图中的扩展而不与此同时扩展其思辨的知识?

Ⅷ.出于纯粹理性的某种需要的认其为真

Ⅸ.人的认识能力与他的实践使命的明智适当的比例

第二部分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

结论

德汉术语索引

汉德术语对照表

人名索引

评论 ······

区别于纯粹理性批判中的阐述人的各种先天后天的条件,实践理性批判探讨如何实践人的理性、它的法则及其辩证性,还有法则践行的方式。
引领我们前进的,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实践理性优先理论理性,后者可作为前者的一个环节存在。

比纯粹理性批判还要好。人的智慧竟然达到过这样博大精妙的程度,一以贯之,从天国穿到人间,再指向渺远的未来,指向人的最终觉醒。第一道德律的推论部分明明如此理性严密,却给人以巨大的审美冲击。
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处俄乌开战。1795年康德基于构建完成的哲学体系,发表了《论永久和平》。只要我们接受康德的哲学,就必然承认战争是反理性的。但另有一点不得不正视的是,康德哲学在政治上的无力是从百年前就被认知到的,人…

读得不认真,再加上之前读了一部分搁置了很长时间才接着读,读得似懂非懂,实批给我的感觉像是在纯批上打的一个精巧的补丁,以自由意志、灵魂不朽、上帝存有三大悬设作为支柱,在认识论中康德取消了主体对自在之物把握的可能性,否定了主体自由,在某种程度上也否定了主体的能动性,在这个看似悲观的结论旁边康德在道德论中为宗教和道德留出了空间,他重新赋予了主体以自由和能动性,为达到至善而无限行动的可能。我的疑问还是集中…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