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0
(0)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作者:[意]普里莫·莱维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三辉图书

原作名:Isommersieisalvati

译者:杨晨光

出版年:2013-3

页数:243

定价:32.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三辉书系:普里莫·莱维作品

ISBN:9787542639943

内容简介
······

本书是意大利最具知识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作品。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简明易懂的作品是对生活奇妙的赞颂,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

人们一定记得,当时距离奥斯维辛解放仅仅过去了15年: 我这本书的读者正是“那些人”,而不是他们的继承者。之前他们是压迫者或冷漠的旁观者,而现在他们将是我的读者:我要将他们逼进困境,把他们绑在镜子前。算账的时刻到了,摊牌的时刻到了,而最重要的,对话的时刻到了。

我并不相信人的一生必然存在明确的目的;但如果我思索我的生活和我直到现在才为自己树立的目标,我认为在它们中只有一个目标是明确而自觉的。而它就是:去作证,让德国人民听到我的声音,去“回应”那个在我的肩头擦手的“卡波”、潘维茨博士,那些绞死尤尔提姆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

——普里莫•莱维

我们时代最重要和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泰洛·卡尔维诺

莱维的证词超出一般体验。他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它突然带着抑制愤怒的能量而迸发热情与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莱维的最后一部宏伟巨著…是对他所有作品浓缩而优雅的总结。 ——《纽约客》

关于犹太人、德国人、大屠杀及其它相关主题的著作。它是一场令人沉思的讨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我们理解,但它远远超越了我们理解的极限,就像我们无法开启的古代文明的石头废墟。 ——《纽约书评》

在人生接近尾声之时,莱维越来越坚信人们会忘记大屠杀的教训,仿佛这场大屠杀只是人类历史中司空见惯的暴行之一。《被淹没和被拯救的》一书是在四十年之后对纳粹种族灭绝意义的阴郁思索。 ——《纽约时报》

作者简介
······

普里莫·莱维 (Primo Levi,1919—1987) 意大利最重要的作家、化学家以及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这两种身份与经历建立了他写作的基础。 莱维1919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1944年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 乡都灵生活。1987年自杀身亡。他的作品曾被选入意大利语文教材,涉及诗歌、小说、回忆录等各个领域。著有《活在奥斯维辛》(Survival in Auschwitz)、《再度觉醒》(The Reawakening)、《缓刑时刻》(Moments of Reprieve)、《元素周期表》(The Periodic Table)、《如果不是现在,那么何时?》(If Not Now, When?)、《猴子的忧伤》(The Monkey’s Wrench)等。《被淹没和被拯救的》(The Drowned and the Saved)是他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

目录
······

导读 幸存者的记忆和见证 / 徐贲

序言

第一章 罪之记忆

第二章 灰色地带

第三章 羞耻

第四章 交流

第五章 无用的暴力

第六章 知识分子在奥斯维辛

第七章 成见

第八章 德国人的来信

结语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试读
······

序言
在1942 年这个关键的年头,关于纳粹进行种族灭绝的消息开始流传开来。虽然只是些模糊的只言片语,但这些消息相互印证,勾勒出一场大规模屠杀的轮廓。面对着如此穷凶极恶的残忍,如此错综复杂的动机,如此罪大恶极的罪行,人们往往难以相信它们的真实性。有意思的是,这些罪犯早已料到了公众们的质疑:许多幸存者,如西蒙·维森塔尔(Simon Wiesenthal)在他..

  • 序言
  • 结语

评论 ······

记忆模糊和模式化。幸存者的凋零。传媒影视对历史的简化。年轻一代无法感同身受的理解甚至拒绝。这就是莱维必须要把那些德国人绑在镜子前面。加害者忏悔。受害者救赎。民众思考。集中营是集权世界的缩影。它发生过,也许还会发生,也许改头换面继续发生。

虽觉得此书很有思想深度,应当细读,无奈句式文法绕得头晕,实在吃力,也许因为读的时候高烧,脑子跟不上,看到那么高的评分,都不敢喷了,等状态好的时候再翻翻

寥寥无几的幸存者在荒野上大声疾呼,终生控诉。

这几乎是一本哲学书,作者以很优雅的姿态回顾不堪的过往,他绕过了很具体的经历,回避反复的控诉,用一种很克制的口吻剖析人性百态,比埃默里明明更加带着“知识分子”的骄傲。我似乎有所觉悟,人性的边界是很难琢磨的,善良在水源有限的时候边界就到最亲近的朋友;恶意在面临审判的时候边界就退缩到自我辩白,全书写“卡波”和知识分子的两部分我很喜欢,还有一个观点单独回味让我很是心有戚戚——“那些沉沦到底的都没有回来”,…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