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空间

0
(0)

弥漫空间

作者:魏娜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原作名:魏娜

出版年:2019-4

页数:248

定价:69

装帧:平装

ISBN:9787112234974

内容简介
······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魏娜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阐述 “弥漫空间”的缘起及成形过程。

“‘弥漫空间’是我经历了几年时间,在困惑中不断思考后作出的一个回应。这个词出自一组对比词’enclosed vs. suffused’,分别对应了两种设计思维下的空间与人的关系…

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发生的语境,我相信置身于发生的场景可以帮助人与人之间更好的理解。因此,讲述’我’在成为’现在的我’的过程中的经历,成为谈论弥漫空间发生的语境。”

第二部分,系统地讲述了魏娜在国内外多年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感性设计思维的训练——“情感设计”(Emotive Design)。

“目的是让学生能克服方法式的惯性思维…它是一个过程,通过一个个训练方法一步步带领设计师进行感性设计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设计师有意识地去体会感性设计的思维方式,最终通过自己的感悟形成自己的思考。”

第三部分是WEI 建筑设计事务所2009年以来十年里,几个实践项目背后的产生背景和设计思路,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本书前两部分不断迭代的发展过程。

“每个项目的设计都不可避免地体现了设计师创作时的个人精神状态。理解一个项目,离不开对项目产生前后设计师所处的场景的体会…由此,以下每个项目的介绍都由三个部分组成:

发生前:项目开始前或开始时,我所处的状态或所进行的思考。 设计中:项目进行时,我们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的研究和采取的设计方法。 呈现时:项目最终产生的场景。”

全书三个部分可以连贯地按顺序阅读,也可以直接从任何一章开始阅读。

马岩松为此书作序:“在这个快速的、商业化的时代里,大多建筑师理解建筑都是理性主导,都在强调建筑如何好用,可她(魏娜)偏偏是感性的,也是具备饱满情感的,这在建筑界是很少见的…魏娜的思想属于“精英化”,她要强调“我”。在这个时代强调“我”的人首先是非常可贵的,是有强大的历史使命的。正如今天回头看梵高等人。如果没有这些人,美术史就不存在了,建筑也是。所以魏娜这样的建筑师是值得我们来推崇的。同时她也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在这个时代,必须有这样的角色——不论世事变迁,始终把建筑当成艺术、文化、情感的记录…其实整个建筑的发生过程就是一个情感活动。为什么建筑要从这儿演变到那儿?为什么这样想?它最终还是由人来创造的。也只有强调个人,才会有建筑。

我认为建筑师首先要关注自己,尤其在未来,在这个商业化强大的时代过去之后,建筑还是要回归到情感和个人。”

作者简介
······

魏娜,

WEI 建筑设计 创始人、主创建筑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硕士

曾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并受邀在美国雪城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等建筑学院开设设计工作坊、讲座及参与研究生设计评图。

2016年《人民日报》评价她为“北京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建筑师之一”

2017年魏娜荣登AD100榜单,被评为“中国100位最具影响力建筑设计精英”

被 Marie Claire《嘉人》评为2018年“10位年度创意嘉人”

被《尚流TATLER》评为塑造中国未来的“中国100位新锐先锋”

2018年入选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亚洲杰出校友展”

2019年入选由伦敦Thames & Hudson [London]出版的《塑造中国未来的20位女性建筑师》一书

代表作:小溪家,WHY hotel,日照规划馆方案等

目录
······

序 / 马岩松

自序

第一部分:思考/我的师承 /001

我的“第一幕”空间:走进中国园林 /005

上下求索中的那些年:在建筑学习中思辨与成长 /017

回到故乡的胡同:感人的空间 /033

从摩登时代进入信息时代:虚实之间自我的生长 /045

实践与教学中思考:弥漫空间之初 /057

第二部分:研究/情感设计 /065

得意忘形 境生象外 /066

ILSEI 思维训练 /072

1.从直觉找到设计的切入点 /072

2.景观先行 /078

3.场景化思维 /086

4.在时空中营造经历 /092

5.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反复迭代 /113

第三部分:表达/实践中的探索 /121

SongMax 女装店 (2009 年) /125

《欲望都市》中真我的风采 /126

商业空间中的中国园林 /127

一个关于“遇见”的故事 /134

日照规划馆 (2009 年) /161

打破空间边界的时空 /162

雕刻阳光 /165

将一个动作转化成一场经历 /174

WHY 酒店(2015 年)/161

我在下雪的北京 /162

隐藏与探索之间 /165

自我演绎的场景 /174

云停(2016 年) /181

在凝视中回归自然 /182

塑造无形 /184

停与亭中 /192

小溪家(2017 年)/195

失恋中的爱与愁 /196

天地之间的自然 /200

有情感的地方才能是家 /206

参考文献 /219

评论 ······

这本书感人的点在于承认感性和直觉的巨大作用,理性占据主流的时间太长啦;书中第二部分将作者的方法娓娓道来,最后的几个例子也蛮有意思

理论终究只是套路,感觉或者灵感却是敏锐感官系统的积累!能让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感觉用一种方法去引导、帮助如何获取却是一件很难的事。在这之前我自己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企图去有意寻找,但总是一抓就消失!此书诚恳,毫无保留给出方法,不故弄玄虚也不说大词,最大程度深入简出。因自己也曾全力付出但进展缓慢,深知过程得来不易,况作者还能条条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心里着实感恩!如心里本有土壤,此书一定帮助你生根发芽,…

受益良多

参加过一次活动,也认识了萍水相逢的善良漂亮有才华的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便不说了吧。
运筹帷幄和有情
希望自己做到这一点

平常心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