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 : 揭開父母情緒勒索、遷怒、控制、差別待遇的暗黑心理,停止複製傷害迴

0
(0)

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
: 揭開父母情緒勒索、遷怒、控制、差別待遇的暗黑心理,停止複製傷害迴

作者:片田珠美

出版社: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副标题:揭開父母情緒勒索、遷怒、控制、差別待遇的暗黑心理,停止複製傷害迴圈

原作名:子どもを攻撃せずにはいられない親

译者:米宇

出版年:2020-4

页数:204

定价:NT$300

装帧:平装

ISBN:9789862488690

内容简介
······

你是受忽略的孩子嗎?你曾被父母侵犯隱私嗎?

你曾聽過「我都是為你好!」、「我是你媽媽,難道會害你嗎?」嗎?

你曾感覺被父母傷害了嗎?你被家人情緒勒索了嗎?

直擊「好父母」最黑暗的心理層面!

想脫離這樣的父母魔掌?不想成為這樣的恐怖父母?

暢銷作家、精神科醫師片田珠美以犀利的角度分析這些父母的動機與意念,

並提出解方,撫慰我們內心那個受傷的小孩。

◎大吼大叫、情緒勒索、遷怒、支配意識、差別待遇、堅持自己是正確的⋯⋯你也有這樣的爸媽嗎?

「根本就不該把你生下來!」

「如果沒有你,媽媽就可以離婚,過著幸福的日子了!」

「你以為是誰把你養大的?」

「你以後就會知道,媽媽說的才是對的!」

「我為你犧牲了這麼多,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我們辛辛苦苦拉拔你長大,難道你要丟下父母了嗎?」

以上這些句子,你是否覺得熟悉呢?

在東方社會的氛圍下,許多父母都曾對孩子脫口而出這些話語,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情境,其實都是一刀一刀割在心頭、血淋淋的傷害……大部分的父母,對說出這些話並不以為意,甚至覺得自己「明明就是為了孩子好」。

但真的是如此嗎?

精神科醫師片田珠美分析,這些一邊說著愛孩子,卻一邊傷害孩子而毫無自覺的父母,其實是以教養為名的虐待,潛藏著「支配欲望」、「孩子是一項投資」、「占有意識」、「遷怒」、「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等意念,或是複製自己曾受到的攻擊與傷害,因此會毫不在意地支配孩子、侵入孩子的私領域、對孩子們有差別待遇、情緒勒索,或是在意世俗的看法,逼迫孩子與自己中意的對象結婚……等等,甚至會虐待孩子的身體,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身心失調、憂鬱症、自殘⋯⋯回顧原生家庭的生命歷程,你發現自己生病了嗎?

許多看似是天生性格的個性,其實都可回溯自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與影響,衍生自我肯定感低落、過度奉獻、自責⋯⋯甚至是憂鬱症、自殘行為與飲食障礙等,更可能在無意識之中,持續複製原生家庭的傷害。

◆覺得自己不被父母所愛與認同,容易自暴自棄,卻有強烈的被愛渴望?→自我肯定感低落

◆總是敏感地察覺他人的欲望,為了滿足他人而做出過多努力,自己卻覺得好疲累?→過度奉獻

◆覺得不順利都是自己的問題,因為自己很糟糕,被欺壓也是沒辦法的事?→總是責備自己

◆內心充滿憤怒卻不被理解,覺得說什麼都沒有用,只能轉而傷害自己?→霸凌/自殘行為/飲食障礙⋯⋯

◎斷開傷害迴圈!和解是唯一的解答嗎?給無法勉強自己原諒的你,另一種擁抱的可能

如果對父母抱持著負面的情緒與感情,是否覺得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可怕的想法呢」?甚至會責備自己、抱持罪惡感;或是無法顯露出內心的糾葛與敵意,就讓自己生病,變相對父母進行復仇⋯⋯也或許,你一直暗自希望父母總有一天會洗心革面,理解你的痛苦,甚至開誠布公地與你深談、道歉?

片田珠美提醒你,以「不可以不原諒」的理由,勉強自己理解、體諒,是否只是在欺騙自己呢?本書以犀利精準的角度,針對這些受傷的孩子與大人們提出解方,擁抱憤怒與傷痕,更讓這樣長大的孩子停止複製傷害迴圈,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者简介
······

片田珠美

生於日本廣島縣,精神科醫生。畢業於大阪大學醫學部,京都大學大學院人類・環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業,為人類・環境學博士。在巴黎第八大學學習拉岡派精神分析,取得DEA(專門研究課程修業證書)。以精神科醫師身分從事臨床治療,並根據經驗分析犯罪心理、心理疾病的病理組成。

著有《不讓自己成為箭靶: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面對時時忍不住攻擊人的人》(天下雜誌)、《被高自尊所擾的人》(PHP)、《情緒失控:如何面對感情、工作、生活中的不定時炸彈》(世茂)、《可怕的凡人》(鱷魚書社PLUS)等書。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你也是受傷的孩子嗎?──我們的身邊,其實有許多攻擊孩子的父母

想支配、控制孩子的父母

訂下規則,嚴格要求孩子遵守的父母

毫不在意侵入孩子私領域的父母

看重世間榮耀更甚於孩子心情的父母

在意世間看法而講究結婚儀式的父母

逼迫孩子結婚的父母

想以金錢支配的父母

怒罵孩子的父母

不提供孩子所需的父母

對子女們有差別待遇的父母

馬上改換「受寵兒」的父母

幫助「受寵兒」,卻信賴「冷落兒」的父母

第二章 傷痕累累的小孩,帶著假面的大人──為什麼父母要攻擊孩子呢?

父母心中的支配欲望

增強支配欲望的「投資孩子」的動機

潛藏於支配欲望下的三個要因

自戀自愛──擅自將自己未實現的夢想託付給孩子

與攻擊者同陣線──模仿攻擊自己的人

占有意識──為什麼會發生虐待兒童?

特權意識──孩子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好的附屬品」

欠缺想像力

怒氣的「置換」

對孩子的忌妒與羨慕

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信念

第三章 我的心,被父母殺死了──攻擊性的父母會帶給孩子的影響

「我果然很糟糕」──低落的自我肯定感

「只要變成更好的孩子,也許就會被愛了吧」──過多的奉獻

「都是我的錯」──自責的罪惡感

「為什麼我非得承受這樣的事情」──不能向爸媽發洩的憤怒,轉為欺負弱者

「無法拿刀對著父母,只能割自己的手腕」──自殘行為與家庭內暴力

「都是爸媽害的!」──暴君化的孩子

「原來我是失敗組」──「勝利組教育」的狹隘價值觀

「會變成這樣都是你害的!」──家中的纏擾者

厭食症、憂鬱症⋯⋯那些內心生病的孩子

第四章 不勉強自己原諒,可以嗎?──如何與攻擊孩子的父母相處

改變父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請理解「自己的爸媽是可怕的爸媽」

擁抱自己對於爸媽的怒氣與憎恨

原諒父母,是沒有必要的

STOP!停止要求自己原諒爸媽

覺得自己「必須原諒」的人,有著強烈的超自我意識

勉強自己原諒可能會出現身心症狀

自己幸福,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復仇

不原諒父母,其實是為了原諒自己

對決,是必要的

為了自己往後的人生,與父母對決吧!

第五章 宛如密室的家庭悲劇──那些與孩子同歸於盡的父母

日本前事務次官的殺子事件

從暴君化孩子的言語中,找到怒氣的源頭

父母與孩子,其實擁有不同的人格

認為孩子是「私有物」的觀念

為繭居而苦所導致的同歸於盡事件

繭居的長期化&高齡化

在家庭這個密室中所發生的悲劇

為了報復配偶而引發的殺子事件

後記

參考文獻

评论 ······

这个书名太牛了。

“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这一观念是亲子关系的万恶之源,作者先罗列了伤害孩子的几大类别,然后分析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父母对孩子的伤害行为(支配欲望、占有意识、特权意识、缺乏共情、迁怒、合理化),最有启发性的是第三部分,即毒性父母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包括低自我价值感、高罪恶感、高仇恨感,最后一部分是自我疗愈部分,作者主张逃离毒性父母,不原谅,必要时正面对决,守护好自我边界,自己幸福就是最好的复仇。通篇读下来,…

代入感特别强,小时候的经历和现在旁观教过的学生的经历,30多年了,大家的经历都差不多。并没有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只希望自己以后不要变成自己讨厌的父母的样子

“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这一观念是亲子关系的万恶之源,作者先罗列了伤害孩子的几大类别,然后分析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父母对孩子的伤害行为(支配欲望、占有意识、特权意识、缺乏共情、迁怒、合理化),最有启发性的是第三部分,即毒性父母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包括低自我价值感、高罪恶感、高仇恨感,最后一部分是自我疗愈部分,作者主张逃离毒性父母,不原谅,必要时正面对决,守护好自我边界,自己幸福就是最好的复仇。通篇读下来,…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