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0
(0)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作者:[丹麦]格奥尔格·勃兰兑斯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作名:Hovedstrømningeridet19deAarhundredesLitteratur

译者:张道真等

出版年:2018-2-1

页数:2180

定价:1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020127900

内容简介
······

勃兰兑斯在哥本哈根大学的讲演汇编成《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著作纵论法、德、英诸国的浪漫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探索这些国家文学重要的动向,研究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宗教和政治等方面。他倡导作家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等观点,改变了丹麦及北欧浪漫派脱离现实的倾向,推动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作者简介
······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

目录
······

【第一分册 流亡文学】

一 夏多布里昂

二 卢梭

三 维特

四 勒奈

五 奥勃曼

六 诺迪埃

七 贡斯当:《论宗教》——《阿道尔夫》

八 斯塔尔夫人:《黛尔芬》

九 流放

十 《柯丽娜》

十一 向民族偏见和新教偏见的进攻

十二 对于古代的新看法

十三 《德国论》

十四 巴朗特

十五 结束语

【第二分册 德国的浪漫派】

一 心理学的文学观。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与丹麦的浪漫主义文学

二 浪漫主义文学的消极准备。主观主义与回避现实。蒂克的《威廉·洛维尔》。让·保尔的《罗凯洛尔》

三 浪漫主义的积极准备。《热情的奔放》

四 荷尔德林

五 奥·威·施莱格尔

六 浪漫主义者的社会尝试。弗·施莱格尔的《卢琴德》

七 浪漫主义的无目的性。适应《卢琴德》的现实

八 施莱尔马赫论《卢琴德》的书信。乔治·桑和雪莱的婚姻观

九 威·亨·瓦肯罗德尔。浪漫主义文学对于音乐性和音乐的关系

十 浪漫主义文学对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风景。蒂克的《斯特恩巴尔德》

十一 浪漫主义的反映和心理学。蒂克的讽刺喜剧。恩·特·阿·霍夫曼。沙米索

十二 浪漫主义的心灵。诺瓦利斯和雪莱

十三 浪漫主义的憧憬;“蓝花”。诺瓦利斯的《海因里希·封·奥夫特丁根》。艾亨多夫的《废物传》。丹麦的浪漫主义者

十四 阿尼姆和勃仑塔诺

十五 浪漫主义戏剧中的神秘主义。蒂克。海因里希·封·克莱斯特。扎哈里亚斯·维尔纳

十六 浪漫主义文学对于政治的关系。蒂克。费希特。阿恩特。察恩。福凯的骑士小说

十七 浪漫主义政治家。约瑟夫·格雷斯。弗里德里希·封·甘茨。约瑟夫·德·梅斯特尔。瑞典和挪威的浪漫主义文学

【第三分册 法国的反动】

引言

一 革命

二 与教皇的协议

三 权威原则

四 《基督教的真谛》

五 约瑟夫•德•梅斯特尔

六 博纳尔

七 夏多布里昂

八 克吕德内夫人

九 抒情诗:拉马丁和雨果

十 这个时期文艺中表现的爱情

十一 理论上的权威原则的解体

十二 实践上的权威原则的解体

十三 反动的顶峰和崩溃

十四 结束语

【第四分册 英国的自然主义】

引言

一 时代的普遍特点

二 民族特色

三 政治背景

四 自然主义的开端

五 强烈而真挚的对自然之爱

六 田园生活和田园诗

七 自然主义的浪漫主义

八 湖畔派对自由的理解

九 湖畔派的东方浪漫主义

十 历史的自然主义

十一 包罗万象的感觉主义

十二 爱尔兰反抗与起义的诗歌

十三 抒情的恋歌

十四 英国的自由精神

十五 共和的人道主义

十六 激进的自然主义

十七 拜伦:热情奔放的个性

十八 拜伦:热情奔放的个性(续)

十九 拜伦:隐遁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十 拜伦:革命的精神

二十一 喜剧的与悲剧的现实主义

二十二 自然主义的登峰造极

二十三 拜伦之死

二十四 结论

【第五分册 法国的浪漫派】

一 政治背景

二 一八三〇年代

三 浪漫主义

四 夏尔•诺迪埃

五 回顾——外国的影响

六 回顾——国内的源泉

七 维尼的诗与雨果的《东方集》

八 雨果与缪塞

九 缪塞与乔治•桑

十 阿尔夫莱•德•缪塞

十一 乔治•桑

十二 巴尔扎克

十三 巴尔扎克

十四 巴尔扎克

十五 巴尔扎克

十六 巴尔扎克

十七 巴尔扎克

十八 司汤达(贝尔)

十九 司汤达

二十 司汤达

二十一 梅里美

二十二 司汤达与梅里美

二十三 梅里美

二十四 梅里美

二十五 梅里美

二十六 梅里美和戈蒂耶

二十七 泰奥菲尔•戈蒂耶

二十八 泰奥菲尔•戈蒂耶

二十九 圣伯夫

三十 圣伯夫

三十一 圣伯夫与现代批评

三十二 戏剧:维泰、大仲马、德•维尼、雨果

三十三 文学与当代社会运动及政治运动的关系

三十四 被忽略和被遗忘的人们

三十五 结论

【第六分册 青年德意志】

一 政治背景

二 哲学和反动

三 反对派的情调

四 七月革命的影响

五 拜伦的影响

六 新文学的价值

七 伯尔内

八 伯尔内和闵采尔

九 伯尔内

十 伯尔内

十一 海涅

十二 海涅

十三 海涅

十四 海涅

十五 海涅和歌德

十六 海涅和阿里斯托芬

十七 海涅

十八 诗歌中的党派观念

十九 伊麦尔曼

二十 黑格尔主义

二十一 青年德意志和闵采尔

二十二 古兹柯夫、劳伯、蒙特

二十三 拉蔼尔、贝蒂娜、夏绿蒂•斯特格利茨

二十四 普鲁士皇位的更迭,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

二十五 中立的文学

二十六 政治抒情诗,哲学革命

二十七 革命诗歌

二十八 革命诗歌

二十九 革命

评论 ······

不喜欢不喜欢😔尤其是那该死的第五卷,真让人读来暴怒撕书。

回味无穷

#2018013#

六分册,160万字,历时九个月,终于读完了。时间线止于1848年,严格说是十九世纪上半叶。不管是书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还是提及的作家其人其文,作者都站在坚定的左派立场进行评价和判断,对于拜伦、歌德这种文化巨擘的溢美之词自不必说,令人动容的是作者对参与到各个社会思潮中的伟大女性的赞美,如法国的斯塔尔夫人、乔治桑,德国的拉蔼尔等等,有些人著作等身,另一些人并不著书立说,却也深深地参与其中,所作所为体现了…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