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论通史

0
(0)

中国文论通史

作者:周兴陆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9-1

页数:575

定价:1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309136166

内容简介
 · · · · · ·

过去学界研究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一般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分界,此前的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此后的称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似乎发展到晚清就结束了,现代的文学理论批评都是从外国借来的。到底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传统与现代之间是不是断裂的关系?“五四”以后的新文学理论是否完全是外来的?传统与近现代文论存在怎样的“通”与“变”的关系?

《中国文论通史/21世纪复旦大学研究生教学用书》以翔实的文献梳理、材料解读和理论阐释,回答了这些问题。

《中国文论通史/21世纪复旦大学研究生教学用书》突破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学科相分割的限制,将自先秦至1949年的文学理论批评作古今贯通式的研究,阐释传统文论的发生、发展,以及向近现代的演变和新生,追溯现代文学理论批评与传统的内在联系。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贯通古今的《中国文论通史》。

作者简介
 · · · · · ·

周兴陆,复旦大学中文系、语文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文心雕龙》学会理事、《儒林外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和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了《吴敬梓<诗说>研究》《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总论卷》《人间词话导读》《诗歌评点与理论研究》《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文心雕龙精读》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目录
 · · · · · ·

导论

第一编 文学理论批评的源头

第一章 儒家文学理论批评的奠基

第一节 文学与文章

文德/博学于文/“文学”独立/先秦的“文章”概念/汉代以后的“文章”概念

第二节 言语与修辞

第三节 “诗言志”与孔子论诗

诗/诗言志/兴于诗/兴、观、群、怨/思无邪

第四节 “赋诗言志”和“以意逆志

采诗/赋诗言志/知言养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五节 《乐论》与《乐记》

尽善尽美/感于物而动/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声、音、乐/乐者,天地之和也/乐合同,礼别异/致乐以治心/贵雅乐而贱邪音

第六节 《毛诗序》与儒家诗论的确立

《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风、赋、比、兴、雅、颂”六义“/主文而谲谏/变《风》、变《雅》/诗者,天地之心

第二章 老、庄思想的文论启悟

第一节 道与言

有与无/道与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籁/道法自然

第二节 道与技

万物与我为一/道与技/玄览与游心

第三章 文人精神与”骚怨“传统

第一节 发愤以抒情

发愤以抒情/发愤著书/不平则呜/诗,穷而后工/小说戏曲的”发愤“精神

第二节 依经论骚

原也过以浮/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依经论《骚》,四同四异/正声何微芒,哀怨起骚人

第三节 汉魏六朝的赋论

赋者,古诗之流也/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赋体物而浏亮/情以物兴,物以情观/虚与实

……

第二编 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

第三编 分体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

第四编 文学理论批评的近现代转型和新生

评论 ······

比之张伯伟,更多了古今贯通之言。直接打破学界与学科的分野。

适合有一定基础,作专题看。周老师把诗歌、词学、文章、小说、戏曲几项分体来开展文论整合,是有一定道理的,至于名词解释的方式,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办法…这样挺好的;不太满意之处是…古代文论还有出路么……

思路超清晰

先秦部分 对水浒三国金瓶梅论述比较多 通俗/文言小说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