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路漫漫 : 20世纪之中国乡村

0
(0)

乡路漫漫
: 20世纪之中国乡村

作者:王先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20世纪之中国乡村

出版年:2017-10

页数:797

定价:168.00

装帧:平装

丛书: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ISBN:9787520111447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侧重于制度变迁与乡村社会结构性变迁的相关性研究。既着眼于历史变迁的纵向展开,力求从整体上把握20世纪前期制度性变迁所引致的乡村社会演变的基本轨迹和发展脉络,又着力于区域角度的横向展开,以揭示不同社会、文化要素在乡村变迁中的作用与意义。同时在相对比较的意义上力求透过社会、经济、文化的地域差异揭示隐含其后的共趋性和普遍性特征,并通过区域演进的不平衡性呈现整体历史进程的同质性意义。

作者简介
 · · · · · ·

王先明,男,1957年生,山西省屯留县人。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史、文化史。在国家权威历史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并完成国家和省级研究项目5项,现主持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资助项目“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1901年至1937年的中国乡村”、教育部中国社会史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500年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异”等课题。获人事部、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奖章”, 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多次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理事,山西省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论》、《近代“新学”传统中学的嬗变与重构》、《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中国:1911》、《乡土中国晋中大院》、《乡村社会文化、权力结构的历史演变》、《中国近代社会史》、《中国近代社会史纲》、《中国近代社会辞典》、《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史学》等。主要论文有:《晚清士绅基层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动》、《再谈马克思、恩格斯与社会史研究》、《评马敏著〈官商之间〉》、《近代绅士阶层的社会流动》、《浅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史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史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形成》、《清代社会结构中绅士阶层的地位与角色》、《清代的禁教与防夷》、《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理论思考》、《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近代新学的民族定位》、《社会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史著表述的时代变革》等。

目录
 · · · · · ·

导言

第一章 辛亥前后的乡村社会变动

一 士绅与晚清“民变”:绅民冲突的历史趋向与时代成因

二 辛亥革命与两湖乡村公产

三 从风潮到传统:辛亥革命与“革命”话语的时代性转折

第二章 乡制更易与乡村社会变迁

一 从自治到保甲:乡制重构中的回归

二 县政与村治之间:国民政府时期区级组织的演变

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绥边区的土地关系与社会结构变动

第三章 新学教育与乡村社会变迁

一 私塾与学堂: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阙失

二 晋省乡村新学教育变革与调适

三 私立乡村建设学院与民国乡建运动

第四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社会变迁

一 近代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展开

二 近代铁路与乡村社会结构变动

三 近代铁路与乡村社会流动的新特征

四 从“对立”到“协同”:20世纪前期城乡关系论争的启示

第五章 近代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

一 农村合作运动与小农经济变迁

二 20世纪前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变迁

三 传统互助合作形式的改造问题

第六章 乡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变动

一 20世纪前期山西的乡村雇工

二 华北乡村富农阶层的社会流动

三 华北“不在地主”与乡村社会

第七章 乡村权力结构的变迁

一 从士绅到权绅的历史演变

二 财富、文化、社会关系与声望的聚合体:华北的村庄领袖

三 乡村权力的博弈与权威的重建

四 抗战时期晋西北根据地乡村权力结构的变迁

第八章 1930年代的“农业恐慌”与乡村危机

一 现代化的压力与乡村危机

二 从《东方杂志》看乡村危机的社会关怀

三 “农业恐慌”:立足于历史成因与时代特征的考察

四 城乡背离化进程中的乡村危机

五 乡村社会冲突的演变及其对策

第九章 救治乡村:思想理论与历史实践

一 “以农立国”论的形成

二 知识分子“下乡”与近代中国乡村变革的困境

三 土地改革中“群众路线”的实践与调适

四 晋绥边区乡村民主建设的历史审视

第十章 百年中国乡村发展进程的历史启示

一 从革命走向建设:历史转折与时代诉求

二 对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社会建设路径的历史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评论 ······

此书在拼凑资料,没有分析。引用时时而近代,时而当代(于建嵘),还夹杂若干自己也不懂的社会学术语(象征资本)。第28页《中国乡村》是萧公权早年的重要著作。萧公权写完中国乡村,已年近六旬。为何是早期著作?

有点失望

史学对三农问题的回应,不能以社会学方法衡量,否则容易得出解释力不足的结论。 本书大部分是作者以前发表过的论文、部分内容和《走近乡村 : 20世纪以来中国乡村发展论争的历史追索》有重合

学术史梳理得挺清晰,具体内容有些枯燥,挑着看。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