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落脚 : 暴力、排斥和在美异族的形成

0
(0)

无处落脚
: 暴力、排斥和在美异族的形成

作者:[美]贝丝·廖-威廉姆斯

出版社: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索·恩

副标题:暴力、排斥和在美异族的形成

原作名:TheChineseMustGo:Violence,Exclusion,andtheMakingoftheAlieninAmerica

译者:张畅

出版年:2022-6

页数:360

定价:78

装帧:精装

丛书: 索•恩(ThornBird)

ISBN:9787520152242

内容简介
 · · · · · ·

荣获雷·艾伦·比灵顿奖(Ray Allen Billington Prize)、埃利斯·霍利奖(Ellis W. Hawley Prize)、萨利和肯·欧文斯奖(Sally and Ken Owens Award)、文森特·桑德提斯图书奖(Vincent P. DeSantis Book Prize)、卡洛琳·班克罗夫特历史奖(Caroline Bancroft History Prize)

.

一段被忽视和遗忘的反华排华暴力史

揭示现代美国移民法的起源与原罪

.

1885年,美国西部爆发反华暴力。怀俄明领地,华人矿工惨遭屠杀;全加利福尼亚州的社区与西北太平洋地区,上千名华人移民被骚扰、袭击,惨遭驱逐。贝丝·廖-威廉姆斯阐释了美国的移民政策是如何煽动这一系列的暴力,以及这些暴力如何反过来催生了美国新的排他主义政策。廖-威廉姆斯最终认为,对华人的驱逐和排斥使得现代美国诞生了“外国人”的概念。

.

通过在这个暴力时代重新找回现代美国的“外国人”,廖-威廉姆斯重申了排华史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正如《无处落脚》所阐明的那样,反华法律及反华暴力仍影响着今天在美的外国移民。

.

《无处落脚》展现了一个曾不断拓展被奴役者和印第安原住民公民身份的国家是如何以一种细碎、断续的方式,否定其他阶层的群体被纳入国籍的权利……种族暴力和社区的回避读起来令人深感残忍。廖 – 威廉姆斯尤擅援引《排华法案》的通过对在美华人心理造成的影响。

——瑞贝卡·奥尼恩(Rebecca Onion),美国《石板》杂志(Slate)

.

本书重述了 19 世纪中后期美国白人劳工针对华人移民的暴力,以及始于限制、终于驱逐华工的一系列法案的制定历程。贝丝·廖 -威廉姆斯以她颇具技巧性的叙事,编织出种族歧视和排外主义的历史故事,在今天依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安德里亚·沃登(Andrea Worden),《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和对概念的大胆运用,廖-威廉姆斯利用“规模”透镜焦距的微妙变化,从地方、地区和国家等不同层面比照了反华运动。这段社会史通过强调反华暴力和地方自治的目标变化(从限制到驱逐),以及两者在推进华人移民管制方面的作用,极大地重塑了既有的排华编年史。

——马德琳·Y. 许(Madeline Y. Hsu),《亚裔美国人史:一段非常简短的介绍》(Asian American Hist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作者

.

《无处落脚》从地方层面无缝过渡到国际层面,提供了关于排华的引人入胜、文笔优美的新叙事,这种叙事铺陈了中国人的声音和经历,为我们理解移民和边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卡尔·雅各比(Karl Jacoby),哥伦比亚大学

.

作者简介
 · · · · · ·

贝丝•廖-威廉姆斯(Beth Lew-Williams),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美国亚裔研究、种族与移民史研究、暴力及美国西部历史研究等。著作《无处落脚》于2019年荣获美国历史家组织(OAH )两项大奖。

.

【译者简介】

张畅,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硕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学士。曾从事编辑、文化记者等工作,现为节目策划人。兴趣领域:文学创作及文艺理论,中国近现代个人与集体历史,非虚构写作等。译有《明镜之书》。

目录
 · · · · · ·

引言 暴力排斥

.

第一部分 限制

.

1.中国人问题

2.限制华人的实验

.

第二部分 暴力

.

3.被驱逐的人

4.人民

5.忠实信徒

.

第三部分 排斥

.

6.一致排华

7.排华之下的余生

.

后记 现代美国的异族

致 谢

附录一

附录二

缩略语

注 释

索 引

评论 ······

目前为止读过的关于排华历史最喜欢的一本,最近读到的女性学者的书籍总能让我发出“哇 还有这种角度 这种方式”的感叹。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
1. 法律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差异。最为熟知的1882年《排华法案》其实并没有在法律执行上获得联邦层面的有效支持,最终效果十分有限
2. 联邦和精英阶层起初反对反华。联邦出于海外扩张和外交打算,精英阶层出于自身利益打算(“爱国守法的美国人”,与反华的主体工人群体区分…

对于“暴力排斥”和“暴力的种族政治”(violent racial politics)的描述非常非常非常好,也足够新颖,虽然书中对排华话语特殊性建构及其原因的描述并不充足,也瑕不掩瑜捏,再者,本书的可读性可太强了,贝丝老师尊滴幽默(五小时200页!我突破自己的极限!(ddl果然是第一生产力🚬

具有流动性的群体如何影响国内政治和外交关系的又一项研究。该书可贵之处首先在于其叙事线索打破了简单的“地方-国家-国际”的线性叙事,挖掘了不同势力的多重互动。作者认为“正是联邦政府的失误造成了当地的问题,而当地的危机则产生了国家和国际上的后果。”白人精英向往帝国主义、商业全球化;排华群体恐惧华人会对共和之梦带来的威胁。这种张力下形成的温和法案成为了后来排华暴力的温床。这样的叙事线索使得全书既关注到了…

前两天心情极差的时候读了一半,今天飞机上又读了一半。
没有沦为少数族裔卖惨书,把排华的历程融入到美国19世纪中后期的社会发展变革(即美利坚民族国家形成)中了,挺好。第一部分通过华工问题体现美政府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政策和基层治理思路,尤其有趣,读者仿佛可以看见今日美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前身。
第二、三部分就比较破碎和流水,趣味性有但不多,不如相关纪录片(就叫《排华法案》)。比较有帮助的是用排…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