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里的消亡 : 一种语言和生活方式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终结

0
(0)

雨林里的消亡
: 一种语言和生活方式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终结

作者:[瑞典]唐·库里克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一种语言和生活方式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终结

译者:沈河西

出版年:2022-3

页数:234

定价:49.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 新知文库(新版)

ISBN:9787108072696

内容简介
 · · · · · ·

20世纪九十年代,年轻的人类学家唐·库里克,只身走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雨林中,位于一片沼泽地中央,人口仅两百的小村庄嘉普恩,记录一门濒临消亡的当地语言——泰雅博语。到达后他就深深领悟到,如果不理解说这种话的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就不可能真正学会这门语言:你必须要了解他们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如何争吵、八卦和开玩笑。在这段跨越三十年的时光中,他反反复复拜访当地,每次都停留数周到半年多的时间不等,亲眼见证了语言环境日渐稀薄,记录下他所能学习到的一切。与此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已经义无反顾地融入了嘉普恩村民的生活与世界,与他们的悲欢和命运产生了交融。

本书英文版出版当年,即入选美国《时代周刊》推荐当季必读书目和《美国国家地理》当季最佳旅行类图书,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读者好评。

作者简介
 · · · · · ·

唐·库里克(Don Kulick),1960年生于美国加州,后移居瑞典,1990年获斯德哥尔摩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林雪平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目前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人类学特聘教授,香港大学英语学院讲席教授。曾撰写和编著十几部著作,涉及多个领域。他曾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巴西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行过广泛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并获得过包括美国人文基金会学者、梅隆基金会客座教授和古根海姆学者奖等多项资助和荣誉。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章 我们呼吸的空气

第二章 沼泽里的村庄

第三章 拜师学艺

第四章 摩西的计划

第五章 给予的负担

第六章 在迦普恩吃饭

第七章 “我要离开这里”

第八章 飞越彩虹

第九章 脏话里的诗意

第十章 肝脏问题

第十一章 年轻人的泰雅博语

第十二章 险象环生

第十三章 谁杀死了莫内

第十四章 卢克写了一封信

第十五章 地狱走一遭

第十六章 语言消亡时,实际消亡的是什么?

第十七章 尾 声

后记 结束之后

关于书中人名的说明

致谢

评论 ······

在语言中看到殖民的痕迹。读的时候不知怎么总会想到贝娄的《雨王亨德森》,无论作者多么赤诚地想摆脱掉白人观察者带来的身份特殊性以及传统人类学的陈规,他始终不可选择也无法避免地在用一种现代的白人方法凌驾于原始的生习俗上,所以,一切本地人对于改革、变好的期待,最后又落回到了白人世界带来的电池、手电筒、打火机上,一切对于当地人语言变迁原因的探究,也成了对“精心搭建的语言化石骨架”的一声唏嘘。和拉雅学习语言的…

又是本没有预期但读完很震撼的书。当我们用消费展现特殊性的时代里,世界上有一部分人用语言区别彼此。作为连方言都不会说的人,掌握多门语言在我看来如同拥有魔法,更别说这种特殊的区别方式。以及他们的生死观:生下来说的第一句话是离开,死后皮肤便能变白。多元性是否只是主流的一厢情愿?

如同小说一般的人类学专著,阅读体验十分舒适,作者在现实中一定是一位特别有梗有趣的人。整本书的结构紧凑,独立章节主题鲜明的同时又能够串联起一条清晰的中心思想。内容虽然关于语言的消亡,但作者没有过分执着于此,而是透过这一现象试图透视出其背后更生层次的意义。
与之前读过的几本不同,这里的村子似乎不总是显得温情脉脉,自从卡里被杀之后,整座村子的变化开始浮出水面,货物崇拜与卢克的信让我感受到了村民充满无奈的…

作者用了很多生动,恢趣,幽默的语言向我们呈现了这一所谓“没有被触碰的野蛮地带”——伽普恩。作为人类学家他本想探究这里的泰雅博语和当地人们生活方式如何消亡的,最后他发现语言其实是渐变的,没有彻底消亡的那一天,但会伴随着凋零和失去光泽与精华,逐渐融入到西方语言体系(皮金语)中。而生活方式早已被改变了。让人唏嘘不已的几段情感性记录与抒发和实地田野研究结论让我们知道了这里早被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手段探查过…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