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眼 : 旅行书写与文化互化

0
(0)

帝国之眼
: 旅行书写与文化互化

作者:[美]玛丽·路易斯·普拉特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旅行书写与文化互化

原作名:ImperialEyes:TravelWritingandTransculturation

译者:方杰/方宸

出版年:2017-4-1

页数:377

定价:68.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9787544768337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部跨学科的经典之作,在旅行书写研究以及(后)殖民批判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深入探究了18世纪中叶以来,旅行书写在欧洲殖民主义扩张进程中的作用,以大量南美洲、非洲的案例,具体阐释了旅行书写如何为欧洲读者生产出一个“欧洲以外的世界”。普拉特细数不同类型的旅行书写,既关注帝国主义事业中占支配地位的宗主国文化,也关注从属的、边缘的接受端文化,并强调两者接触之时产生的互动。本书史料详实,叙事生动,将会带给读者关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新认识。

作者简介
 · · · · · ·

玛丽·路易斯·普拉特 Mary Louise Pratt,纽约大学西葡语言文学教授,曾任斯坦福大学奥利芙·H.帕尔默人文学教授。早年在多伦多大学获得现代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分校获得语言学硕士学位,1975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广泛,涉及拉丁美洲文学与社会、比较文学、 性别研究、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2003年任现代语言协会主席。

目录
 · · · · · ·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导论:接触地带的批评

第一部 科学与情绪,1750—1800

第二章 科学、行星意识、内陆

第三章 叙述反征服

第四章 反征服之二:互惠的奥秘

第五章 性爱与废奴

第二部 重构美洲,1800—1850

第六章 亚历山大•冯•洪堡与美洲之重构

第七章 重构美洲之二:资本主义先锋与女性社会探索者

第八章 重构美洲/重构欧洲:克里奥尔人的自我塑形

第三部 帝国之文体学,1860—2007

第九章 从维多利亚湖到圣萨尔瓦多喜来登酒店

第十章 在新殖民地:现代性、流动性、全球性

注释

索引

“帝国之眼”试读
 · · · · · ·

导论:接触地带的批评
我生长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叫利斯托尔的农场小镇。在镇子主要路口的一角,有一家利文斯通医生经营的杂货店。利文斯通医生是由药剂师改行做的杂货店主。不过对孩子们来说,他的杂货店首先是个能够买到恶作剧道具的地方。有时利文斯通医生会用这些道具对你开玩笑,特别是在利文斯通太太没在店里的时候。比如,正是通过利文斯通医生,我见识了种种神奇之物:滴水杯…

  • 导论:接触地带的批评
  • 文摘
(查看全部试读)

评论 ······

这里面吊诡的是,通过“帝国之眼”以及后“帝国之眼”所看到的东西还是一种被中介过的透视,身处西方话语的学者造出了“后殖民学”“帝国研究学”,通过此种论述对自身母国的论述形成了一种新的“殖民”,宿命般,陷在话语系统中的研究者还是无法逃离一种帝国初期所带来的视野优越感,并非不重要的是更复杂的理论叙事带来的是更小的精英团体入门标准。

博物学和帝国关系这块是我研究的范畴,算是比较熟悉,所以也很好奇普拉特能从这个比较陈旧的主题里挖掘出什么新东西来。结果看来还算令人满意,以往关系中单向度的、优越性的话语呈现被取代为一种互相作用的话语模式,也就是说对话以及变调代替了以往研究中的独白模式。很多主题我之前也涉及到,像浪漫主义和科学主义在博物学里的对垒,还有冒险小说的自我反噬与自我怀疑,读起来也是比较亲切愉悦的。科学人-审美人-经济人的凝视…

有些地方挺长见识,但分析的套话太多且不够深入。翻译欠佳

细致的观察、分析并提出不凡的见解,是评判一本学术类著作的标准,本书做到了,唯一的遗憾是翻译不甚流畅,影响了阅读和思考的体验。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