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奥提玛的孩子们 : 从莱布尼茨到莱辛的德国审美理性主义

0
(0)

狄奥提玛的孩子们
: 从莱布尼茨到莱辛的德国审美理性主义

作者:[美]弗里德里克·C.拜泽尔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从莱布尼茨到莱辛的德国审美理性主义

译者:张红军

出版年:2019-5-1

页数:382

定价:85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010206035

内容简介
······

本书是对被污名化的德国审美理性主义传统的正名。通过详细梳理从莱布尼茨到莱辛的美学思想,作者重申了德国审美理性主义的重要价值:美学的核心概念和主题应该是美;美存在于对完善的感知之中;完善存在于和谐之中,而和谐是多样性的统一;审美批评和生产由规则主宰,而规则是哲学家发现和系统化基本原理的目标。这些核心观念的思想根源,正是柏拉图《会饮篇》中讲述的狄奥提玛的教义,即美总是相关于爱,相关于永恒与完善之物,相关于真与善,相关于和谐,相关于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因此,当代美学要想走出自身困境,就必须重新聆听狄奥提玛的教义及其哺育的审美理性主义思想传统,让美学重新与美相关,让美重新与真、善相关,让审美活动重新以和谐为目标,让艺术重新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克?C.拜泽尔(Frederick C. Beiser),1949年生,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哲学教授,英语国家中德国现代思想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著有《理性的命运:从康德到费希特的德国哲学》(1987)、《启蒙、革命与浪漫主义:现代德国政治思想(1790—1800)的起源》(1992)、《浪漫派的命令:早期德国浪漫主义的概念》(2004)、《黑格尔》(2005)、《黑格尔之后:德国哲学(1860—1900)》(2014)、《厌世:德国哲学中的悲观主义》(2016)等,每一部著作都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曾于1994年获“古根海姆奖”,2015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就勋章”。

译者简介: 张红军,1971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专业硕士,武汉大学美学专业博士,现任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河南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审美虚无主义研究”(项目编号:17BZW061)。曾在《哲学研究》《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曾出版《虚无主义的平庸化——20世纪对无意义感的回应》(2016)、《现代主义与虚无主义》(2017)等多部译著。

目录
······

导论 重估审美理性主义

一、一处辉煌的遗迹?

二、审美判断理论

三、理性主义美学

四、规则的意义

五、康德不足取的论争

六、狄奥提玛对狄奥尼索斯

七、非理性主义的挑战

八、伽达默尔和理性主义传统

第一章 莱布尼茨与审美理性主义的根源

一、祖父的悬案

二、美的理论

三、关于感觉的分析

四、古典的三位一体

第二章 沃尔夫与审美理性主义的诞生

一、沃尔夫与美学传统

二、艺术理论

三、心理学

四、美的理论

五、新古典主义的基础

第三章 高特谢德和理性主义的正午

一、高特谢德教授先生的假发

二、趣味的重要性

三、为悲剧辩护

四、趣味理论

五、诗学

六、规则

七、哲基尔博士和海德先生

第四章 诗人们的战争

一、莱比锡对苏黎世

二、对争论的误读

三、争论的焦点

第五章 鲍姆加登的美学

一、美学之父?

二、哲学诗学

三、美的科学

四、感觉理论

五、对美的分析

六、美学的地位

七、一份含混的遗产

第六章 温克尔曼与新古典主义

一、作为哲学家的温克尔曼

二、历史影响

三、模仿古人

四、一种新古典主义美学

五、古今之争

六、美学理论

七、绘画与寓言

八、爱若斯与狄奥尼索斯

第7章 门德尔松对理性的辩护

一、启蒙运动的保护者

二、关于感性的分析

三、西勒诺斯的狂笑

四、重新思考

五、驯服崇高

六、应对伯克

七、遭遇让-雅克

八、关于天才的声明

九、与哈曼的第一次冲突

十、阿波拉特和富尔伯特的短暂争吵

十一、三功能理论

第八章 莱辛与审美理性主义的变革

一、莱辛与理性主义传统

二、天才与规则

三、天才的非理性?

四、莱辛伦理学中的理性主义与感性主义

五、《拉奥孔》:主题与归纳式论证

六、《拉奥孔》:演绎式论证

七、《拉奥孔》:隐藏的议程

参考文献

索引

评论 ······

很有想法的翻案。尤其是狄奥提玛vs.狄俄尼索斯,指出康德、尼采攻击审美理性主义的不足。这个根本一动摇,温克尔曼、莱辛的再解读就有说服力了。

通过使美成为爱的对象,狄奥提玛向我们证明,美是生命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藏在我们最强大的动力之后,是我们最深的渴望的目标。如果她是对的,那么美就必须是美学的核心,而且就像无法排除爱本身一样、我们也无法排除美。
我们可以站在一个立场上把握美衰落的原因。其根源在于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第一段把美从善中区分出来。通过让美成为无利害的沉思对象,康德剥夺了美与爱若斯之间鲜活的关联。

很棒 为审美理性辩护 温克尔曼和莱辛两章尤其精彩

我们尽可以把所有理性主义者想象为狄奥提玛的孩子,想象他们坐在她的身边,仔细聆听她宝贵的智慧话语。对康德以降的美学传统而言,尽管他们尝试为美学设立独立的标准,将诗学从哲学的附庸中解救出来,但刻在骨子里对完善的崇拜,对多样性统一的认同,决定了他们只不过是他们费劲又努力地以理性主义的目光凝视诗学的奥秘。审美理性化的可能性,必须回到启蒙运动的历史语境和文化空间,才有可能梳理其中繁复的权力谱系。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