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的六朝史

0
(0)

“山中”的六朝史

作者:魏斌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9-8

页数:462

定价:52.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ISBN:9787108066671

内容简介
······

本书从山岳角度探讨汉唐间江南地区的历史变化,关注重点集中于南方,特别是长江下游的地区。通过个案研究的积累,深入山岳自身的文化形成过程,特别是山岳神圣性的构建和山中寺院、道馆兴起的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
······

魏斌,1976年生,山东临朐人,1994—200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教授。近年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古区域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

前言

第一部分 山岳祭祀

国山禅礼前夜

一、“吴真皇帝”与“太平之主”

二、孙吴政治中的符瑞传统

三、阳羡国山的地理背景

四、结语

宫亭庙传说

一、宫亭庙与庐山庙

二、庙主:山神与蟒蛇

三、庙神传说及其传承者

四、信仰接触与山林空间

第二部分 神仙、洞天与道馆

句容茅山的兴起与南朝社会

一、普通三年茅山立碑事件

二、“神仙侨民”与江南新乡土

三、茅山道馆的兴起及其信仰图景

四、结语

“不死之福庭”:天台山的信仰想像与寺馆起源

一、神仙洞府的想像与误读

二、山中道馆的分布与神仙洞府的关系

三、佛教的早期开拓及其空间特征

四、结语

六朝会稽海岛的信仰意义

一、“青徐之东海”与“会稽之东海”

二、方诸、句曲与桐柏——神仙“州郡”的空间构成

三、生籍、死籍的运作与仙府、鬼府的关系

四、结语

第三部分 山寺及其周边

南朝佛教与乌伤地方 —— 从四通梁陈碑刻谈起

一、问题与史料

二、佛教影响乌伤的早期线

三、头陀、山寺与村邑佛教信仰

四、“影响人王”始末

五、法会与苦行——村邑佛教团体的运作问题

六、结语

钟山与建康东郊

一、建康的都城空间与“郊外”

二、“东田”释义——建康东郊的园宅化问题

三、钟山的建筑累积与“疆界”整理

四、结语

第四部分 山居与记述

山居与生活世界 —— 读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

一、《山栖志》所见金华山的文化景观

二、石室·精舍·寺馆·田园:“山中”生活场所的拓展

三、“山中”生活与山外世界

四、结语

山岳记述的形成 —— 以“南岳”衡山的早期文献为例

一、山岳记与真形图

二、山中道馆与碑铭

三、本来的历史和写的历史

后论

一、“土地所在”与江南地方性

二、信仰景观的变化及其空间表现

三、山林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关系

四、“山中”文化场与山林记述

五、山岳历史中的六朝遗产

引用文献

评论 ······

早在出书之前,就基本上每篇读过。当时在高铁上一口气读了好几篇,深受震撼;原来中古史还可以这样做。

这是一本打破“次元壁”,足以成“家”的学术佳作,魏帅的学术创意有四,其一以“名山”这一地理概念为象限,以全新的范式研究六朝时代的政治特性与地理属性。这种范式并非凭空新起,在其中我们也能看出对六朝史研究的两代学者唐长孺与王永平的继承与发挥。其二《国山禅礼前夜》、《句容茅山的兴起于南朝社会》和《山居与生活世界:读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三篇精湛至极,详细解析了六朝变迁当中的政治史、道教史、文化史与移民…

山中何所有?洞天与寺馆。作者尝试描摹出山岳这一地理空间在六朝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其“景观”形态的生长过程。书中问题并非无人关注,但作者试图将这一观察视角体系化的展示出来,从文本的叙述、信仰想象的构建,再到景观形态生成。全书最喜欢的两篇是《六朝会稽海岛的信仰意义》和《钟山与建康东郊》,前者接续余英时、刘安志的研究,论及佛教前,事关彼岸的泰山-东海信仰。东海地点的南移,方诸青童与茅山洞天的仙界层级体系…

感觉评论有些拔高,就全书论启发性很大,尤其茅山和会稽海岛两篇尤佳,但同样从全书看,第一篇的孙皓和之后讨论的问题其实有疏离之感,第一篇讨论的其实是祥瑞政治的问题。所以在后记总结中这篇文章就难以进入。这虽然是论文成书带来的问题,但也不应视而不见。其实天覆地载哪里能逃脱世俗,哪里没有网络,归根结底不是逃避网络,是逃避自己。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