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判决

0
(0)

死刑判决

作者:(法)莫里斯·布朗肖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原作名:L'arrêtdemort

译者:汪海

出版年:2014-11

页数:128

定价:25.00

装帧:精装

丛书:布朗肖作品集

ISBN:9787305140792

内容简介
······

布朗肖是出了名地晦涩难懂,然而这部可以被笼统地贴上后现代主义标签的作品,却很可能是布朗肖十余部小说与叙事作品中最容易进入的一部。它有可辨的情节线索,有主要人物,甚至非常奢侈地,还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与地理环境:二战开始前后,法国巴黎。更诱人的是,它有一个自传体框架,包含着一个爱情故事、悬疑故事、神秘故事,或许也可以说是一个带有哥特气息的恐怖故事。如果认真起来,你还能从中读出政治寓言和圣经叙事的痕迹。那些喜欢接受挑战的读者也不会失望,因为这篇叙事仍然具有很强的先锋性。作为布朗肖的第一部“récit”作品,它开启了布朗肖对这一独特文学体裁的实验,继续着他对于“纯小说”梦想的探索。事实上,在布朗肖的所有小说与叙事作品中,《死刑判决》或许是迄今吸引到最多评论与研究的一部,足见作品的魅力和它在布朗肖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现在,每当坟墓向我敞开双臂,一个强大的念头都会在我心中升起,把我带回到生命这一边,是什么使这一切成为可能?是我的死亡发出的冷笑。但要知道,我即将前往之地,既无劳作,也无智慧、欲望与争斗;我将进入之所,无人进入。这就是最后一搏的意义。

作者简介
······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1907年生于索恩-卢瓦尔,2003年逝世于巴黎。布朗肖一生行事低调,中年后不接受采访与摄影,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整个法国当代思想界,对法国许多大知识分子和大作家如乔治‧巴塔耶、列维纳 斯、萨特、福柯、罗兰‧巴特、德里达等都影响深远。

关于译者

汪海,1977年生,安徽芜湖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曾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文学、神学与艺术研究中心留学并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20世纪法国文学理论、比较文学,以及道家哲学的现代阐释等。代表著作:《行动:从身体的行动到文学的无为》。

评论 ······

巴塔耶认为经验是死亡这件事情(la mort),布朗肖则反过来主张经验是死这个动作(le mourir),而死亡这件事情正是无法发生的,否则无法体验死亡,这就是《死刑判决》里以想象的方式所提出的东西,当死亡这个动作变成无限的,死刑判决就像叙事(récit)。

布朗肖反驳了海德格尔的“我”从不会死,而是“某人在死”:一个人暴露在被夺去了行动世界的存在中,在此作为知识起源的本真性死亡,被转化成垂死的…

四星半,中长篇的博尔赫斯,亦或是文学界的道格玛95,极简文字,摒弃所有花哨,意图尽可能靠近文学本来的模样,如法律界常说客观事实真相无从还原,我们最多只能接近法律事实,布朗肖所描述的也适用,碎片化的生活照片,叙述者只能还原他所认为的事实,表面不相干的事件之间却有隐秘而难以解释的关联,“这些人默默出现,然后默默消失”,多次出现的闯入黑暗房间,一如人与人之间的心门;“如果你不杀了我,你就是个杀人犯”,不…

布朗肖的小说不属于叙事,正如他用第一部分向非写故事的人呈现,书写不意味着找到真相,在写故事的人那里,故事写完即结束,写的人也抽身而退,而非故事书写者的书写则是不可穷尽的,没有终结的时候,这类书写就像是汇入了尼采所说的永恒生成流动的过程,永远在等待着“来”的过程中书写着。

虽然和《黑暗托马》相比这本书真是太过直白,不过布朗肖的风格依然那么让人战栗。就像在敞开的墓穴里过了一晚。布朗肖的黑暗中有种蔑视人类的东西,只有失去自我才能承受它:「执意前行的人会变成这黑暗本身。」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