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史 : 从《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

0
(0)

儿童文学史
: 从《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

作者:[美]塞思·勒若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从《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

原作名:Children’sLiterature:AReader’shistory,FromAesopToHarryPotter

译者:启蒙编译所

出版年:2020-4

页数:512

定价:88.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启蒙文库

ISBN:9787567597471

内容简介
······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史经典教材 ;

★荣获2009年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

★2010年获杜鲁门·卡波特文学批评奖;

★文学、历史和哲学的交叉视角,对大量经典儿童读物的独到分析,展现从古典时期、中世纪到当代的两千多年的儿童阅读和教育传统。

★如何界定“儿童文学”?《伊索寓言》为何在古典时期、中世纪乃至现在一直备受推崇?清教文化、洛克以及达尔文对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男孩读物与女孩书籍各自的书写传统是什么?文学阅读塑造了儿童吗?这部颇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史学术专著,将逐一解开上述谜题。从古希腊罗马的正统权威、中世纪的寓言遗俗、清教的字母教育传统、维多利亚时代的想象天地,直到当代儿童文学的新发展趋势,本书详细梳理了两千多年的儿童阅读和教育传统,呈现了从古典到当代的西方对儿童、儿童读物以及阅读本身的思考。作者视野宏阔,以文学、历史、哲学与社会政治的交叉视角,对众多儿童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作出独到的分析,展现了儿童文学丰富多样的面貌。

作者简介
······

★塞思·勒若(Seth Lerer,1955— ):

塞思·勒若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杰出的文学教授,1981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专注于文学史、语言史及儿童文学的研究。他于1981—1990年执教普林斯顿大学,1991—2008年执教斯坦福大学,2009—2014年担任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波爱修斯与对话》、《盎格鲁-撒克逊文学的遗产与影响》、《乔叟及其读者》、《谬误和学术》等

目录
······

绪 论 一种新的儿童文学史

第一章 说吧,孩子

古典时期的儿童文学

第二章 独创性与权威性

伊索的寓言及其传承

第三章 宫廷、贸易和修道院

中世纪的儿童文学

第四章 从字母到挽歌

清教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第五章 心灵的玩物

约翰·洛克与儿童文学

第六章 独木舟与食人者

《鲁滨孙漂流记》及其遗产

第七章 从岛屿到帝国

讲述男孩世界的故事

第八章 达尔文的影响

从金斯利到苏斯的世界

第九章 暴躁且怪异

从维多利亚时期到现代的正经话与胡话

第十章 麦秆变黄金

童话的语言学

第十一章 少女时期的剧院

女性小说中的家庭、梦想与表演

第十二章 花园里的潘

儿童文学在爱德华时代的转变

第十三章 美妙的感觉

美国儿童文学的奖项、图书馆与组织

第十四章 直话直说

风格与孩子

第十五章 在纸上轻叩铅笔

讽刺时代的儿童文学

结 语 儿童文学与书籍史

致 谢

注 释

索 引

评论 ······

选读前三章,作者是中世纪研究者出身,史料运用极为自如。

待补

书名翻译不准确,应该翻译成《西方儿童阅读史》,一本主要介绍西方各个时期的儿童读什么文学作品以及其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的书。有人说“儿童”是近现代产生的一个概念,其实并不准确,作者认为人类很早就对“儿童”这个概念有了深刻的了解与划定,而那种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才是近现代文化的产物,它与商业主义、资本主义的扩张、消费群体的细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一遍读完,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全书没有几个地方出现《哈利·波特》,而这几乎就是我买这本书的最大驱动力。第二遍,边翻第一遍的标记边做读书笔记,觉得它提供了非常多有意思的观点。其中我最喜欢这一段话:“清教徒意识到,书写童年就是在写作挽歌。一切儿童文学都在呼唤某种一去不返、无法重现的过去,一段在成年前便失落的岁月。所有儿童都会“死”——他们必须长大成人。‘沙漏如斯/人生消逝。’” 最后,这本书对于非研究…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