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0
(0)

老子

作者:[汉]河上公注/[汉]严遵指归/[三国]王弼注/刘思禾校点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13-12

页数:221

定价:19

装帧:精装

丛书: 国学典藏

ISBN:9787532571321

内容简介
 · · · · · ·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开山作,也是中国古典思想的基本经典之一。《老子》历来受到重视,在传统时代某些时候甚至超过六经。进入现代,《老子》成为哲学研究的热点,更进入世界经典系列,为其他文化所了解。短短五千言的《老子》,浓缩了中国人深层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了解自己的一个通道。此次整理,收入了汉河上公的《老子河上公章句》、汉严遵的《老子指归》和三国魏王弼的《老子注》。

作者简介
 · · · · · ·

黄裳,字元吉,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据《乐育堂语录》的序文,黄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时遁形隐迹,直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才聚徒讲学。然以此言之,黄元吉在世之寿几近千岁,并不合理。《乐育堂语录》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黄元吉与清代黄元吉应非同一人。《新译乐育堂语录》的作者戈国龙所持的态度是“从学术的立场上说,则凡无有确切证据的事,都要存疑,也许两人同名纯属巧合吧!”

黄元吉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顺设“乐育堂”讲课传授道学十余年。于清光绪年间讲解《道德经》,后经整理成《道德经讲义》,于光绪十年(1884年)刊刻发行。

关于黄元吉的辞世,比较详细的叙述在李乐俅的《访道语录》:“黄元吉祖师清光绪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讲道,最后解馆,弟子恭送馆外,黄当下飞升,徒众见之,皆痛哭流涕,始后悔往日蹉跎,未尝从师勇猛学道也。”另外,根据黄元吉的门人流传,黄元吉是在众弟子簇拥中,将肉身化为清风而去。

黄元吉一生传奇异闻甚多,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传统内丹集大成者。自黄元吉之后,“天府乐育堂”一派在各地开枝散叶。黄元吉在四川讲课的内容,被门人编纂成书,对于现代道家内丹的修炼仍旧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力。

根据门人所述,黄元吉是属于道家隐仙派。其法脉传承为:广成子→黄帝→岐伯天师→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陈抟→火龙真人→黄元吉。

黄裳生平于乐育堂传授之讲述,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然已经失佚。

目录
 · · · · · ·

前言

上篇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下篇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奄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附录

老子河上公章句序

老子河上公章旬篇题

君平说二经目

王弼老子指略选

评论 ······

只是通读了原文。注释根本没那水平看懂==

今日通读一遍,不求甚解,只读到这句心有感触:“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何其难也。书上说立身经世,兴利除害,接物通变,莫广乎知人。而摄聪畜明,达道之意,知天之心在于自知。自知如果能做到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不卑不亢,知人能做到处世变通,泰然自若就非常了不起了。自勉。

道法自然,无为而为。
讲修身、治国的方法。
读的时候不要太过于纠结所用版本的某些词句是否正确,关键在于感悟整篇的大义,道本来就是无法用文字准确描述出来的,所以个别文字的对错也就无关紧要。

这套书立意是不错的,原文复古本之旧,与今人的《校释》拉开了距离,读起来差别很大,可堪对照。可惜校对不精,自身又有了新毛病。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