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英文报刊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

0
(0)

在华英文报刊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

作者:吴义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12-12

页数:474

定价:79.00元

ISBN:9787509740927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从媒体和公共舆论的角度, 探讨鸦片战争前中西史关系史的演变。通过商人及传教士与早期在华英文媒体、“自由贸易”的渴望与广州体制的冲突、从对抗走向战争、关于鸦片问题的辩论、中国形象的重新建构、《中国丛报》与中国研究等几个方面的研讨, 希望能够丰富人们关于鸦片

作者简介
 · · · · · ·

吴义雄,1962年生,安徽桐城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和中国基督教史。曾出版《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开端与进展:华南基督教史论集”《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目录
 · · · · · ·

导言

第一章 商人、传教士与早期在华英文报刊

一 来华英美商人和传教士概况

二 近代早期的英文报刊

第二章 “自由贸易”的渴望与广州体制的冲突

一 突破广州体制的展望

二 关于行商体制与粤海关税费问题的批评

三 在华治外法权的寻求

第三章 从对抗走向战争:关于对华政策的舆论

一 卷入对抗——1834年前的英国散商与《广州纪事报》

二 对华强硬政策的酝酿

三 制造对华战争的舆论

四 鸦片战争期间的西人报刊

第四章 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关于鸦片问题的辩论

一 鸦片贸易与道德问题

二 鸦片贩子的辩护词

三 对弛禁的态度

四 在英国展开的辩论

第五章 中国形象的重新建构

一 中国研究的转变

二 对中国文明的总体评价

三 关于中国的民族性格

四 关于中国政治的特征

五 “新”观念下的著述举例

第六章 转变中的学术:《中国丛报》与中国研究

一 对中国人信仰体系的认识与研究

二 对中国社会风习的考察与研究

三 中国政治与法律研究

四 中国历史文化研究

五 中国语言研究

六 用知识改变中国——《中国丛报》作者群的另一种努力

结语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评论 ······

如作者後記所說,《在華英文報刊與近代早期的中西關係》與《條約口岸體制的醞釀》可以“看做一對孿生子”,然而欲把握作者對近代中西關係的主要觀點與看法,閱讀後者足矣。

终于看完了,其实跟当年的毕业论文关系不大~结构规矩,史料也挺扎实,就是罗列之余观点建树不多,大部分一言以蔽之:商人为主的群体在报刊阵地上为鸦片战争及其后的利益索取做了舆论准备。

所谓在华英文报刊更多的是指在广州的英文报刊,由此来考察鸦片战争之前“自由贸易”与“广州体制”的冲突。开发了大量英文文献资料。

材料精彩,前五章和第六章关系稍显松散,最重要的还是对我新思路的启发。作者一再指出,当时英文报刊所讨论的中国问题存在视角偏差,所做的研究也不够客观理性,得出的结论更是错漏百出,塑造的中国形象更存在歪曲之嫌。但面对长时间闭关锁国的隐秘国,如何能要求传教士全面深刻的了解,并做出准确的判断?更何况,传教士指出的诸多弊病,都实打实地存在,至今仍带来阵痛。作者对传教士的这种“苛求”,固然是考察在华西人舆论制造…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