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 : 1897-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

0
(0)

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
: 1897-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

作者:余凯思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1897-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

译者:孙立新

出版年:2005-01-01

页数:627

定价:78.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ISBN:9787560729176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从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德国占领并统治青岛的殖民历史和社会。这是一部观点突出的著作,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阐述这样的观点:在殖民历史中,历史的主体由殖民统治者、殖民地人民以及两者的交合构成,任何单方面的考察和研究都不能公正地叙述殖民时期的中德关系。据此,作者认为,德国在中国的胶澳租界是殖民统治与抵抗侵略、文化使命与民族自强等等彼此对抗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中国方面的抗争和顺应、丧失和建设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这一点在以往的德国汉学、史学研究中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另外,这部著作运用“后现代主义”理论,使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对研究界基本定型的有关观念、方法及学科领域的划分等等进行了新的“解构”式探讨,通过分析德意志帝国的殖民统治措施,分析中国政府和人民直接的或迂回的抵抗方式,进而有理有据地论述了1897—1914年中德两国之间围绕胶州湾问题在军事、政治、宗教及文化等方面所展开的相互接触、相互认识和相互作用。

作者简介
 · · · · · ·

余凯思,1960年8月19日出生于德国康斯坦茨市,曾先后在柏林、台北和北京就学,主修中国近代史、戏剧和文学。1998年7月17日在柏林自由大学博士毕业。现为芬兰土尔库大学教授。余凯思酷爱中国历史和文化,对近代中德关系史有较深的研究,特别对与中外关系史、中西文化交流和西方殖民主义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已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20多篇。

目录
 · · · · · ·

总序

原著前言

著者中文本前言

译者前言

引言

1.欧洲与非欧洲社会接触的维度

2.殖民地历史编纂的范式

3.文化间接触的结构

4.写作方法和章节划分

第一章 武力与适应:在山东的政治经济相互作用

1.山东省的空间和社会经济结构

2.德国的军事行动与中国的外交:1897年占领胶州事件

3.在山东的经济和武力:德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战”

4.总结:政治——经济相互作用中的武力与顺应

第二章 隔离与参与:中国居民与德国殖民统治当局在胶澳租借地的相互作用

1.“种族”和“肤色”:他者的话语虚构

2.驯化:殖民地的行政管理机关

3.隔离:在胶澳租借地的中国居民

4.操纵:青岛的文化和科学

5.适应、学习和排拒之间:中国精英们的战略

6.总结:话语与殖民地日常生活中符号的统治体系

第三章 宗教排斥:斯泰伊尔传教士与山东乡村社会的相互作用

1.结构前提:中国、帝国主义与基督教传教

2.圣言会向中国乡村推进:计划、方法和战略

3.社会秩序与宗教信仰:中国人对基督教传教的解说

4.总结:排斥的形式

结语:殖民主义时代德国与中国相互作用的形式、功能和转型

1.统治的战略

2.抵抗的战略

3.跨文化相互作用的形式

附录

1.缩写符号

2.未刊史料和文献

评论 ······

看了德语原版,写得非常详实。翻译太烂了,好多处内容错误

没留心作者的论点,只把史料津津有味地读了

看到德国兵在高密书院里烧孔教典籍时,不知怎的联想到我国武警在藏区做过的某些事情。

“從對膠澳租借地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相互影響的社會並不簡單地使用自己適應外來的模式,而是在外來控制的條件下自動修正的新式綱領,使自己與之劃清界限或者從否定方面進行自我定義。在此,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不再是外來刺激或中國內部種種阻礙現代化的因素,而是科學與知識的吸收﹑改造和採納。”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