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 :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

0
(0)

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
: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

作者:马中红/陈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

出版年:2015-9-1

页数:281

定价:45.00

装帧:平装

ISBN:9787302408192

内容简介
······

《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系统梳理了青年亚文化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勾勒了互联网新媒介影响下中国青年亚文化的类型版图,在借鉴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解读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时,超越仪式抵抗、风格、收编与反收编等关键词,将当下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实践纳入到新媒介空间、新技术发展、消费社会以及社会文化结构中加以考察,揭示了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消费社会商业逻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力,提出并阐释了青年亚文化一系列新的文化表征,包括生活方式、新部落、场景、混杂、娱乐、媒介消费性生产、文化资本等,强调青年亚文化对于社会主导文化的参与、激活、修补以及创造的价值。

作者简介
······

马中红,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新媒介青年文化研究、广告文化研究、品牌传播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江苏省优势学科子项目“新媒体艺术与创意文化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委托项目“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等。主编“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丛书(7种)、系列出版物《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2年、2013年、2014年3种),出版专著《被广告的女性——女性形象传播的权力话语研究》《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与陈霖合著《网络那些词儿》等。近年在《文艺研究》《外国社会科学》《青年研究》《现代传播》《外国文学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陈霖,笔名林舟,安徽宣城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新闻传播与媒介文化研究,文学与文化批评。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众传播与1990年代中国文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传播的变迁”等。近年在《文艺研究》《国际新闻界》《文化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著有《生命的摆渡》《文学空间的裂变与转型》《迷族:被神召唤的尘粒》《事实的魔方》等。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

亚文化概念的演进

对CCCS亚文化研究的质疑和批评

后亚文化理论研究关键词

后亚文化研究之后

第二章 从社会学到媒介文化的研究

青年亚文化理论的本土话语形成

前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

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判断

反思与前瞻:对媒介文化研究视角的期待

第三章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

表征和意义的转向:抵抗依旧吗?

空间转向:媒介技术支持下的自由书写

诉求转向:跨文化视域中多元的亚文化

地位转向:何时去边缘化?

第四章 青年亚文化的新媒介版图

技术派——黑客、越狱族、极客、掘客

迷一族——Cosplay、御宅族、网游族、养娃族

新部落——同人群、网配圈、字幕组

视觉系——拍客、微视频、恶搞

第五章 新媒介技术与青年亚文化空间

新媒介技术的亚文化潜能

青年亚文化的新媒介空间

“私人音乐杂志”的空间分析

第六章 青年亚文化的新表征

娱乐:青年亚文化的“情感结构”

混杂:多元镜像中的身份辨识

消费:自我想象的再符号化

文化资本:话语权力的获取路径

第七章 青年亚文化生产的文化意义

从对峙到对话

伦理冲击与建构资源

青年亚文化的商业逻辑

第八章 女性亚文化的戏仿与颠覆

空间变迁:从卧室到第三空间

耽美:同人女群体的集体性别幻想

易装:女扮男装的性别游戏

第九章 跨文化视域中的青年亚文化

跨越国界与本土再生

《绯闻少女》:中美迷群的接受与重构

黑客:价值取向的趋同与差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

如果一年前看到这本就好了,或许能少走不少弯路……

╭( ′• o •′ )╭☞

通识性阅读。

隔了一年才拔草。。理论梳理部分还挺有用,个案就。。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