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原书第2版) :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0
(0)

世界观(原书第2版)
: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作者:[美]理查德·德威特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原作名:Worldviews:AnIntroductiontotheHistoryandPhilosophyofScience(2/e)

译者:孙天

出版年:2018-11-15

页数:496

定价:99.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111612100

内容简介
······

从地心说到三大定律的跃迁,是人类世界观的一次次脱胎换骨!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 以地球是宇宙中心为信条。

牛顿世界观 把动者恒动当作真理。

有没有可能我们现在拥有的世界观,最后也被证明为错误?

有没有可能我们的世界观在子孙后代看来,也是陈旧而诡异?

从科学哲学的根本问题,到科学史上的历史事件和哲学主题,彰显了历史、科学、哲学的无止境魅力。本书化繁为简,剖析根本,纵观西方科学两千年,探讨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演化论等理论给世界观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它拥有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套新的认知体系。

本书纵论西方科学两千年,探索科学的起源和思维的本质。这是每一个现代人都需要阅读、了解的关于科学的历史和哲理,有助于读者构建正确的世界观

作者简介
······

理查德·德威特(Richard DeWitt)

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Fairfield University)教授。他利用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对《世界观》一书的文稿进行反复打磨,并配以丰富的图表补充说明。同时,作者具有将复杂的技术概念分解成读者可理解的语言的独特能力,读来令人大开脑洞。

目录
······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基础命题

第1章 世界观 // 002

第2章 真理 // 016

第3章 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 036

第4章 证实与不证实证据和推理 // 045

第5章 奎因-迪昂论点和对科学方法的意义 // 056

第6章 哲学插曲:归纳的问题和困惑 // 072

第7章 可证伪性 // 083

第8章 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 // 091

第二部分 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转变

第9章 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的宇宙结构 // 102

第10章 托勒密《至大论》序言:地球是球形的、静止的,并且位于宇宙中心 // 111

第11章 天文学数据:经验事实 // 128

第12章 天文学数据: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 139

第13章 托勒密体系 // 149

第14章 哥白尼体系 // 161

第15章 第谷体系 // 176

第16章 开普勒体系 // 179

第17章 伽利略和通过望远镜得到的证据 // 192

第18章 亚里士多德世界观所面临问题的总结 // 213

第19章 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哲学性/概念性关联 // 222

第20章 新科学和牛顿世界观概述 // 229

第21章 哲学插曲:什么是科学定律 // 240

第22章 1700~1900年牛顿世界观的发展 // 253

第三部分 科学及世界观的新近发展

第23章 狭义相对论 // 272

第24章 广义相对论 // 298

第25章 量子理论的经验事实、数学方法和诠释概述 // 309

第26章 量子理论与定域性:EPR、贝尔定理和阿斯派克特实验 // 357

第27章 演化论概述 // 378

第28章 演化的哲学与概念影响 // 409

第29章 世界观:总结思考 // 452

章节注释和推荐阅读书目 // 463

参考文献

评论 ······

《中国科学报》上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对我启发很大:很多人都以为刨除成见、“解放思想”是很容易的,似乎只要搞一场“头脑风暴”,就可以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了。但“风暴”更可能带来的是迷失而不是明朗。又有很多人以为“叛逆”一点儿就可以跳出成见,老师说黑,我偏要说白,但事情也没有这么简单。我比如我强行把旧拼图中的一块知识抹掉,但留出的那块空缺仍然还会保留着固有的形状,当我拿取另一块貌似对立的拼板来填补空缺时,…

我们来不来就爱讲三观,没读这本书之前,你可能没发现你的世界观都没建立好,所以更妄论建立在世界观之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字对读者很友好,几乎每章都都让你产生一种原来如此之感。翻译也不错。

不愧是人文通识读本,用简单的话把过去和现在怎么测量世界,怎么认知宇宙的方法说得很通俗明白,大众的思维是怎么样一点一点的转变和科学家的贡献分不开,书本很高能,可能是我太无知。

新的世界观,随着科学家不断地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不断地更新着,而每一次更新,都是对过去世界观的重建,但这仍不是终点,与未来较之,我们就像过去了的17世纪,仍然没有看清,没有明白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模样。

这不是终点。

我们用十多年的时间应试到厌恶学习,再用更长的时间和所剩不多的好奇心打碎之前被灌输的唯一解和功利性,重燃对世界对科学的热爱,由衷感叹物理之美,生物之美,宇宙之美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