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西北 : 巴达克山与乾隆中叶的中亚外交

0
(0)

经略西北
: 巴达克山与乾隆中叶的中亚外交

作者:马子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巴达克山与乾隆中叶的中亚外交

出版年:2019-11

页数:204

定价:58.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欧亚古典学研究丛书

ISBN:9787532593750

内容简介
······

本书以乾隆二十四年(1759)至三十五年(1770)间清与巴达克山关系为中心,讨论清朝在西帕米尔权力与情报网络建立、展开的过程及其运作实态,检视清朝对边外潜在危机的因应策略,以期对理解清朝中亚外交及新疆行政体制的运作、清朝“天下秩序”在中亚的建构提供一个具体的观察角度。本书亦期望基于对清与巴达克山关系的个案研究,由边裔反观内地,考察乾隆年间政治文化的构建与朝廷西进经略如何交互为用,“西域”又如何在与边疆鲜少交集的士人群体中成为流行的话题。

作者简介
······

马子木,1992年生,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政治文化史,在《历史研究》《史语所集刊》《民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

绪 论

第一节 巴达克山:地理沿革与知识谱系

第二节 先行研究评述

第三节 史料概说

第四节 旨趣与结构

第一章 清朝权力网络在西帕米尔的初建

第一节 追讨大小和卓

第二节 教义与利益:苏勒坦沙的策略

第三节 准噶尔遗产与清朝西进

第二章 清与巴达克山关系的常态化

第一节 “第一西方足嘉国”

第二节 通商贸易

第三节 私谊化的交涉

第三章 奇特拉尔争端与清朝的因应之道

第一节 西帕米尔诸部的历史纠葛与政局波动

第二节 奇特拉尔问题的出现

第三节 清朝的因应之策:信息收集与决策形成

第四节 羁縻的边界与限度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清与杜兰尼王朝的相遇

第一节 爱乌罕杜兰尼王朝的扩张与巴达克山内乱

第二节 外交经验与边政决策

第三节 清朝的对策:内向与外向的徊徨

第四节 伯克易位与清朝威权的延续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清朝西进与士人地理知识世界的变迁

第一节 明清西域形象的制作与传递

第二节 经世学术、河源考订与西北经略

第三节 同文之治与乾隆朝西北舆地研究的展开

第四节 小结

余论

附录 同文之治:清朝多语文政治文化的构拟与实践

第一节 “同文”意涵及其变迁

第二节 “同文之治”:清代多语文政治文化的构建

第三节 “文治与政治以偕隆”:同文的教化意义

第四节 小结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评论 ······

乾隆年间西征结束后,清王朝的威权在西帕米尔高原地区得以维持与延续,而这得益于平定回疆前后清朝在此铺展的权力与情报网络。既叶尔羌办事大臣之下的官方网络与诸和桌之下的半官方性质的穆斯林社会渠道。而内亚各部落也借助清王朝在内亚的权威开始扩展自身的势力,清王朝在保持内亚权威的同时也采取平衡政策让各部互相抗衡。总之清王朝可称为内亚搅屎棍。在边疆军事上的成功,使的大量关于西域社会、政治、地理文字往来于北京与西…

4.5 比较单纯的政治军事史,视角基本是大清档案的视角。其实我很想看伊斯兰教怎么影响内亚与大清之间的交际。大清吃准噶尔老本搞了几个附属国,但一方面不想管“部落”之间三天两头打架抢地盘,一方面兵也不够,一方面又是啥汉人的四夷观,总之感觉心无余且力不足了。

1.比起硕论版本提升许多。2.语言关难。3.看书的角度是历史学训练与政治文化史志趣者如何做西域研究。4.问题仍有讨论的空间。5.希望此类书附上编年或者文献介绍。

作为硕论,和刘晨的可并堪标杆。乾隆中期距离1840年不到一个甲子,对于外部环境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宗藩关系和朝贡关系上,几乎没有近代的“外交”观念。清朝与巴达克山,颇类于汉与月氏,还是传统的“远交近攻”策略。西域距离京师路途遥远,竟然始终能保持不脱离状态,不得不说和京师掌握了准噶尔、大小和卓留下的政治遗产并能够有效运用有关。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