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战争史 : 欧洲的悲剧

0
(0)

三十年战争史
: 欧洲的悲剧

作者:[英]彼得·威尔逊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副标题:欧洲的悲剧

原作名:Europe’sTragedyANewHistoryoftheThirtyYearsWar

译者:宁凡/史文轩

出版年:2020-12

页数:904

定价:160.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汗青堂

ISBN:9787510892912

内容简介
······

2011年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获奖作品

当下最全面、最前沿的三十年战争史研究专著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英语世界神圣罗马帝国史、中欧史、军事史权威专家,本书荣获2011年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

☆全书分开端、冲突、后果三部分,细致全面地将三十年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战斗过程全景展现

☆批评了以往三十年战争研究的粗疏错漏之处

◎ 内容简介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战争之一,它蹂躏了整个中欧地区,令数百万人死亡,将城镇和村庄夷为平地,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以比例而言,三十年战争造成的人员损失甚至超过了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三十年战争给后来的德国史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彼得·威尔逊的这部著作全面介绍了这场战争,内容广泛,不仅囊括了军事、政治方面,还涉及了文化、社会层面。威尔逊分析了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结构,对战争的前因后果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细致描绘了战争的进程,还分析了战争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 媒体推荐

一部杰出、全面且详细的著作。

——蒂姆·布兰宁,剑桥大学欧洲现代史教授

一部权威、明智、视野广阔的著作,研究得极为细致。

——劳罗·马丁内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极为成功,作者的学识令人钦佩,文笔轻快优雅,持论公正。

——保罗·肯尼迪,耶鲁大学教授,《大国的兴衰》作者

一直以来,人们都需要这样一部博学多识……一锤定音的历史著作。现在彼得·威尔逊提供了这样一部作品。

——杰弗里·科林斯,《华尔街日报》

作者简介
······

◎著者简介

彼得·威尔逊(1963—),英国历史学家,自2015年来一直担任牛津大学万灵学院战争史奇切勒教授。彼得·威尔逊主要研究中欧史、战争史,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史。除了本书,他的著作还有《神圣罗马帝国,1495—1806》《从帝国到革命:德国历史,1558—1806》等。

◎译者简介

宁凡,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世界历史》杂志编辑。

史文轩,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编辑、译者。

目录
······

哈布斯堡家谱,1500—1665

1618 年中欧地图

地图和战场平面图列表

前 言

第一部分 开 端

第 1 章 序 幕

三个男人、一扇窗

多种解读

本书论点

第 2 章 基督教世界核心地带的难题

帝 国

教派化

宗教与帝国法律

第 3 章 奥地利王室

领地和王朝

等级会议和教派

天主教复兴

第 4 章 土耳其战争及其后果

土耳其的威胁

战争的方式

长土耳其战争

兄弟之争

第 5 章 西班牙和平

西班牙君主国

尼德兰叛乱(1568—1609)

西班牙之路

西班牙缔造和平

第 6 章 波罗的海霸权

丹 麦

分裂的瓦萨王朝

波兰 – 立陶宛

第 7 章 从鲁道夫到马蒂亚斯(1582—1612)

宗教与德意志诸侯

至 1608 年的教派与帝国政治

新教联盟和天主教同盟(1608—1609)

于利希 – 克利夫斯危机(1609—1610)

第 8 章 一触即发?

皇帝马蒂亚斯

乌斯科克战争与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1615—1617)

普法尔茨的边缘政策

第二部分 冲 突

第 9 章 波希米亚叛乱(1618—1620)

为了自由和特权

一个国王换一顶王冠

费迪南德集结力量

白 山

失败的原因

第 10 章 费迪南德的胜利(1621—1624)

普法尔茨事业

新教圣骑士

天主教占优势(1621—1629)

第 11 章 奥利瓦雷斯和黎塞留

奥利瓦雷斯

黎塞留

瓦尔泰利纳

第 12 章 丹麦对皇帝的战争(1625—1629)

下萨克森的麻烦

瓦伦斯坦

丹麦的失败(1626—1629)

第 13 章 欧洲战争的威胁(1628—1630)

波罗的海

尼德兰

曼托瓦和拉罗谢尔

《归还教产敕令》

雷根斯堡选帝侯大会(1630)

第 14 章 北方雄狮(1630—1632)

瑞典的干预

在狮子和老鹰之间

瑞典帝国

呼吁援助

顶 峰

第 15 章 没有了古斯塔夫斯(1633—1634)

海尔布隆联盟

莱茵河沿岸的紧张局势

西班牙的介入

瓦伦斯坦:最后一幕

两个费迪南德

第 16 章 为了日耳曼自由(1635—1636)

黎塞留决定开战

西方的战争(1635—1636)

《布拉格和约》(1635)

唤起爱国主义

为和平作出新的努力

第 17 章 哈布斯堡高潮(1637—1640)

僵 局

争夺莱茵河的决心

德意志北部的和平?

第 18 章 均势(1641—1643)

法国 – 瑞典联盟(1641)

帝国内部的战争(1642—1643)

西班牙日益严重的危机(1635—1643)

从布雷达到罗克鲁瓦(1637—1643)

第 19 章 谈判压力(1644—1645)

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法国在德意志(1644)

瑞典支配波罗的海(1643—1645)

1645 年:可怕和诞生奇迹的一年

第 20 章 战争或和平(1646—1648)

信心危机(1646)

达成共识

西班牙与尼德兰议和

最后一轮(1648)

第三部分 后 果

第 21 章 威斯特伐利亚协议

国际层面

基督教和约

复 员

帝国复苏

第 22 章 人力和物力损失

一场毁灭性的狂怒?

人口影响

经济影响

领地国家的危机

文化影响

第 23 章 经历战争

经验的本质

军事 – 民事关系

认 识

纪 念

缩略语

注 释

出版后记

评论 ······

各国各族群人名地名都考证过拼读,神罗机构名都翻译也很到位,翻译非常良心。干货也很多,没有局限在德意志地区,而是把视角扩展到了整个西欧。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一个时间线表格吧。

这是一本复杂而丰满到极致的著作。政治,军事,宗教,经济……威尔逊几乎把这场战争所有的影响因素都纳入到他的叙事框架中,同时干净利索地将纷繁复杂的线索梳理成这本“三十年战争”研究的集大成者。在书里,威尔逊不断挖掘史料背后的真实历史,对于过去学术界片面化的定论进行一一驳斥,并揭露出了整场战争的复杂动机与内核:宗教冲突(但远非决定因素)、政治博弈、个人野心、金融危机等等。这是并非是一场必然的战争,而是在各…

我得说这本书的翻译和校对都不尽如人意(罕见的著名人物译名/读起来古怪,甚至不通的句子/同一人物译名有差别),但不能掩盖原著本身的广博精深,为一场复杂的战争做了清晰的全景式展现

国内引进的少有的关于三十年战争的鸿篇巨制,内容偏专业,非入门作品,可读性很一般。
作者认为三十年战争绝非传统所认为的宗教战争,而是宗教与政治的综合性斗争。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将三十年战争置于广泛的欧洲争端之中,着重探讨每一次缔造和平努力失败的国际关系方面的原因,不放过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全书史料扎实、逻辑清晰、论证有力,令人信服。
但正是因为面面俱到,线索太多,有时叙述分枝也会务求详尽,反而将主…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