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晚年谈话录(1981—2000)

0
(0)

费孝通晚年谈话录(1981—2000)

作者:张冠生记录整理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9-5

页数:821

定价:8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108064165

内容简介
······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时间段为1993—2000年,为张冠生跟随费孝通时,亲笔记下了费老当时的一言一行;第二部分的时间段为1981—1999年,为费老生前陆续交张保存的一些谈话录资料,不是张在现场记录整理出来的文字,但亦为费的“晚年谈话”,具有史料价值。

全书费的语言简淡而意蕴深远,真实地记录了费于近二十年时间内,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大江南北、老少边穷之地,他的足迹遍布除西藏与台湾外的全国各地。可这一切不是流于表面的官员视察,而是真真切切的调查,并希翼从中找问题、想办法,为老百姓找出路,真实呈现这位大知识分子救民济世的赤子情怀。

全书还记录了费对中国文化与中国现代历史的纠葛、对于中国农民问题、对于中国文化如何自觉的思考,对于学术生命的延续、做学问与做人,以及对于反右、“文革”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费孝通先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极为少见的具有自己学术理论语言的学者,他在官与学之间的经历也给他的谈话带来许多值得后人认真思考的空间。此书即为这样一本充满费氏语言特色、令人捧卷深思的著作。

作者简介
······

费孝通(1910.11.2—2005.4.24),祖籍江苏吴江。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奠基人之一,注重实地调查、实地研究,著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从实求知录》等。1980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奖,1981年获英国皇 家人类学会赫胥黎纪念奖,1982年入选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1993年获日本亚洲文化大奖。

张冠生,1954年生,祖籍江苏赣榆,现居北京。曾长期为费孝通先生做助手。曾长期任职于民盟中央。出版有《费孝通传》、《世纪老人的话 费孝通卷》(口述)、《田野里的大师:费孝通社会调查纪实》、《为文化找出路:费孝通传》、《晴耕雨读》等著述。

目录
······

部分目录

……

1993 年

/这两年主要跑中部地区。

/“富而后教”的问题,属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和心理秩序问题。

/怎么做人是个大问题。小孩子们在这方面受的教育不够。

/好好把国内市场发展起来,一旦国际上有动荡,我们就有比较大的回旋

余地,就有比较强的应变能力。

/东部地区向中西部扩散,是中部地区发展加工业的机会。

/教育改革的问题恐怕要提出来了。我们不能不问了。

/孔子还得出来。要讲基本道德。发展经济,还是要讲文化。

/看看教育现在是什么样子?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就要吃大亏了。

/像我这样,八十多岁了,整年在全国各地跑,累得要命。有时也想,这

是干什么呀?在家里边,读读书,写写字,养养老,不是挺好的吗?

/现在全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

/叶落归根,是中国人的特点。现在的外资,大部分都是侨资。

/编织副业分散在千家万户,我称它是“没有围墙的工厂”。农民增加了

收入,也充分利用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借助协作区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跨省的协调会把被行政区划分开的

经济联系接通,是个新事物。

/黄河北边有个中原经济协作区,黄河南边有淮海经济协作区。两个区连

片发展,中部经济走廊就起来了。

/全球性的经济系统已经出来了,全球性的伦理体系还没有出来。人与

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怎么相处还是个问题。

/从中国历史看,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热烈地讨论人与

人怎么相处才好。讨论很热闹,到了百家争鸣的程度。

/中国人要对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秩序发表看法。

/我可以从我的优势讲这个问题,从人类学里边打出去。

/学术研究就是要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不然它有什么

用?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要形成风气才行。形成风气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要有几十年的稳定和发

展。让有志于研究这个问题的人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他才有心情去研究。

/搞调查,最好能在一个地方住的时间长一点。每天就在农民的生活里,

听的看的,都是真情况。那才是调查嘛。

/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是综合的。讲经济的时候,把文化讲进去,这就高了。

1994 年

/我们国家人口数量的峰值大概会到十五亿人。这十五亿人怎么个摆法?我

正在想。

/关于乡镇企业、小城镇的讨论,也有很大的争论。我差一点就又快打成

右派了。

/中国农村的工业化,谁也想不到能这么快就起来。全世界没有人能预料

到,中国也没有人能预料到。

/中国农民把中国改造成了今天的样子,变得人家不敢小看我们了。

/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带出来许多问题,比如城市化问题,城乡一

体化问题。问题是现实中出来的,老办法肯定不行的。

/发展乡镇企业,首先要讲市场。我们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给农民添

实惠。

/中部地区是我国的传统农业地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

间,就是家庭副业。

/眼睛盯住两头,一头是特产,一头是市场。把两头连起来,让农民增加

收入,不难做到。

/有的地方搞麦子和枣子的间种,就这么简单一个路子,一下子增加了几

亿呀!农民增加收入了。

/首都不能再发展工业了。现在有的不属于首都应该有的功能,也需要

逐步疏散出去。

/重访温州,我们要出一篇大文章!

/老百姓增加了收入,就有了办事情的力量。温州现在好多事情都是老百

姓集资干成的。机场、公路、学校,都修起来了。现在又修铁路。

/温州是个改革试验地。不是国家划出一块地方,专门投入政策,搞试

验,而是农民自发地搞起来,在不花国家钱的情况下走出一条路子。

/还是要坚持“离土不离乡”,使中国广大农民有较大回旋余地,进退有

路,而不至于遇到国际经济困难时无路可走,揭竿而起。

1995年

…………

附录(1981-1999)

后记 张冠生

鸣谢

跋 与中国最大多数的人相联系 王韧

评论 ······

费孝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本书为张冠生所记录的费孝通1980-2000年间,费老的许多言谈。虽然叫做谈话录,其实如果熟悉这种文体,就知道其实这是《实录》,也就是说这是通过录音整理出来的费孝通最后二十年的实录。这些内容,包含了费孝通最后二十年的经历,更包含了他对于志在富民的实践和文化自觉的提出。志在富民,其实还是中国农民研究的继续,只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农业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这是费孝通晚年思考…

费孝通晚年谈话录

费孝通真是爱书不释手,晚年十分珍惜阅读时光;做了高官后,他立志富民,有老一代知识分子的风范;助手张冠生记录得很仔细,想必他也受到了费孝通的言传身教;作为民主党派,它汇集到的老家伙们是一大财富,而当他们凋零时,各方面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

本书内容充分有余,整理不足,内容重复很多且太多都是整理者的流水账了,如果按主题分类精简会好很多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