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 : 幻觉的构建(第3版)

0
(0)

视听
: 幻觉的构建(第3版)

作者:[法]米歇尔·希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后浪

副标题:幻觉的构建(第3版)

原作名:L’Audio-vision

译者:黄英侠

出版年:2014-7

页数:257

定价:49.80元

装帧:平装

丛书:后浪电影学院

ISBN:9787550229945

内容简介
······

开创电影声音理论新思维

认识声音构建的影像幻觉

电影声音及声音文化研究经典

最深入、最全面研究电影声音的经典著作

这是一本极具开创性的电影声音理论经典著作,从多个层面分析了语言、声响、音乐等各种声音元素如何赋予影像时间感、空间感,起到“增值”效果,重新考察了声音在视听媒体中的地位。米歇尔·希翁首先将声音从画面中彻底独立出来,提出了三种聆听模式,而后将重新定义的声音再次纳入视听关系中,由此得出:不论是在早期有声片中,还是在利用了最新声音技术(如杜比、THX)的电影中,许多观众认为自己“用眼看到的画面”实际上是由声音构建的幻觉。

本书收录了好莱坞著名音响设计师、剪辑师沃尔特·默奇特别撰写的精彩导读,从一线创作者亲历体验出发,探讨了希翁声音理论与电影创作实践的密切关系。同时,新版增订了100个声音概念,这是三十年来希翁对其理论体系最全面的一次梳理和总结。

尽管希翁追求一种连贯的理论,然而,也许他的理论最伟大的特征在于,它承认在这种连贯性之中并不存在圆满——总会有某些有关声音的东西“绕过我们,使我们惊诧”,而且我们必定永远不能完全地驯服那舞动的阴影和歌唱的灵魂。

——沃尔特·默奇,好莱坞著名音响设计师、剪辑师

米歇尔·希翁是法国一流电影理论家,在声音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我没有看到有人能像他这样,在这个领域出版如此多著作,而且它们的质量都非常高。

——阿兰·威廉姆斯,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
······

米歇尔·希翁(Michel Chion),法国声音理论家,具体音乐作曲家,电影研究学者,影评人。他是巴黎第三大学电影与视听研究院(IRCAV)的客座教授,同时在欧洲多家机构讲学。作为实践者,他曾加入音乐研究小组,并因其视听作品获得唱片大奖以及洛迦诺城市大奖(Grand Prix de la Ville de Locarno)。希翁出版过关于音乐与电影意象解析的著作十余部,如《声音》《电影:声音的艺术》等,曾获得(批评家协会颁发的)最佳电影图书奖。

黄英侠,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主任,现为北京电影学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会员、声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著有《5.1路立体声影视录音操作》(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译有《放低话筒杆:电影声音批评》(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曾经作为录音师参与创作电影《大阅兵》《喋血黑谷》《候补队员》等。

目录
······

致中国读者

推荐序 拜访声音女王 沃尔特•默奇

前 言

第一部分 视听合约

第1章 投射于影像之上的声音

第2章 三种聆听模式

第3章 点与线:视听关系的纵横视角

第4章 视听场景

第5章 真实的和再现的

第6章 视听幻象

第二部分 超越声音和影像

第7章 “名副其实”的有声电影

第8章 电视,视频艺术,音乐视频

第9章 实现“声音—语言—影像”的诗学

第10章 视听分析导论

附录:100个概念

人名对照表

片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评论 ······

低星主要是翻译差,译文错误比比皆是,在电影声音类的书里,soundtrack翻成声带、frame翻成画框,全是直译对应,而不是专业名词,还有“宽松和紧密的同步”这种话太像机翻了,难以想象如果是非专业的读者怎么读得下去啊,译者作为大学老师到底能不能认真点啊走点心啊

已通读。这本书好难翻啊,而且从英译本过来吧,也有一些夹生之感,再加上希翁创造词汇的爱好,能想象翻译之苦。读过之后觉得自己就是声音白痴了,希翁有法国理论家一贯的气质,又理论又感性顺带不明觉厉,比较干货的是100个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和视听分析的模版建立。。。虽然不知道分析这么细要干嘛,但知道怎么分析的细总是好的。。。。。。

算来竟然断断续续看了半年…走神频繁,毕业无望啊!

在电影中,影像与声音并不是彼此平行的两条线索,而是形成纵向的视听单元,并通过不同的配合关系,使得这一视听单元的张力效果大于影像与声音的简单相加,而这种张力效果,是通过人的心理感知、想象而形成的。越想越觉得伯格曼厉害。以后看电影时有了新角度啦!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