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的一滴 : 每个人都是大河的一滴水

0
(0)

大河的一滴
: 每个人都是大河的一滴水

作者:[日]五木宽之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浦睿文化

副标题:每个人都是大河的一滴水

原作名:大河の一滴

译者:徐静波

出版年:2022-8

页数:224

定价:59.00

装帧:精装

ISBN:9787556128853

内容简介
······

“每个人都是大河中的一滴水。”

我们得承认人是微渺的存在。无论怎样积极地生活,总会有陷入绝望的至暗时刻。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一种无力感席卷全身。此时,五木宽之平静地说,失败的人生也没有关系啊,人光是活着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他借助佛陀和亲鸾的思想,从负面思考的角度出发,坦 诚讲述了人如何在看不到未来的时代生存的思考和见解,震撼人心,在日本引发强烈的共鸣。

读过之后就会知道《大河的一滴》是畅销书和长销书的秘密了。从阪神淡路大地震到亚洲货币危机、东日本大地震、雷曼事件,以及前所未有的新冠危机,无论是国家还是公司,都无法再称自己“永久不灭”。如果人类和世界都已经靠不住,那该依靠什么才好呢?“人类经常创作故事,通过相信这个故事而跨越生老病死。”我们还有希望,这本书将作为不灭的畅销书继续传递下去。

——《朝日新闻》

五木先生的随笔的无限魅力在于,他以心灵的泪水为墨,书写深沉的爱与真正想说的话。身心受过伤的人,会因为这本书受到无尽的疗愈吧。

——濑户内寂听(作家,尼僧)

我很感谢在陷入困境快要迷失自我的时候,能够遇到这本书。我想更爱这个虽然只是一滴水的自己。

——山田咏美(作家)

五木先生触碰生命底层的不安与恐惧,倾听身体的声音。这个声音给予活在危机四伏时代的人以勇气。

——多田富雄(免疫学家)

传达给大家绝望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希望,这是五木宽之的出发点,至今也没有改变。如果你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读过《大河的一滴》,到三十岁、四十岁的时候再读一遍就好了。每次都会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某一句话吧。就像一本优秀的诗集一样,一定能找到新的属于自己的那句话。

——原田宗典(作家)

文学家特有的温暖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也能给读者创造一个“我在这里”的可贵之所,让表达者和接收者相互交流、共存。这不是读者最大的幸福又是什么呢?《大河的一滴》就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陷入不安、丧失自信的人,一定会起到特别的作用吧。

——松永伍一(诗人,评论家)

书里所直面的虽是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而里面思考、讨论的,几乎也都是目前中国社会所无法回避的现实。

——徐静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

对于当下的真实状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我想试着接受当下的自己。尝试之后,我好像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这是《大河的一滴》教会我的。

——周防正行(电影导演)

五木宽之是一名旅人,苦旅着人生。

——旅日作家李长声

我的日本文学三足是西村寿行、五木宽之和大薮春彦。

——鹦鹉史航

五木宽之先生是我喜欢的一位大作家,行文流水,但有时却豪情万丈。

——毛丹青(旅日作家)

作者简介
······

五木宽之,生于1932年。日本现代作家,出生于福冈县。曾在早稻田大学俄国文学科学习。1966年以《再见了,莫斯科愚连队》获小说现代新人奖,1967年以《看那苍白的马》获直木奖,1979年以《青春之门》获吉川英治文学奖。其他著名的作品有《戒严令之夜》《亲鸾》《风的王国》《 他力》等,1981年即已出版36卷本的《五木宽之小说全集》。其随笔集《大河的一滴》是一部长销书,以其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和文笔的隽永倾倒了无数读者,迄今已发行了上百万册,2020年在日本畅销书的排行榜上位列第六,并在2001年被拍成电影。

徐静波,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著作有《近代日本文化人与上海(1923-1946)》《和食:日本文化的另一种形态》《解读日本:古往今来的文明流脉》《原色京都:古典与摩登的交响》《同域与异乡:近代日本作家笔下的中国图像》《魔都镜像:近代日本人的上海书写(1862-1945)》等15种,译著有《白河夜船》《魔都》《秦淮之夜》等17种,编著有《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等12种。曾在神户大学等日本多所大学担任教授。

目录
······

每个人都是大河中的一滴水

为何会有蓦然感到心绪低落的一天

人生是痛苦和绝望的连续

佛陀是从极端的负面思考出发的

人生不必抱有任何期待

对微小的凡人的共鸣

少年时代在大同江畔感受到的

人死了以后去向了哪里

我宁可认为“地狱是一定的”

谛视作为大河中一滴水的自己

当沧浪之水浑浊的时候

有一句短语曰“善者逝去”

屈原的愤怒与渔夫的歌声

这个世界没有真实吗

当水浑浊的时候,洗濯一下足就好了

有违常识的劝诫

倾听内心的声音

科学往往是一把双刃剑

做一个与他人不同的唯一的自己

从八分饱到五分饱

深夜广播的故事

我们生活在一个“心灵内战”的时代

憎恶自己的人,也憎恶他人

从现实中消失的最后的风景

人不是瞬间死亡,而是逐渐死去的

支撑生命的无形力量

活着,要充分感受到生的感应

不是非此即彼的二选一

远离黄金时代

充盈的幽默感胜于顽健的身体

以前“身体”和“心灵”一起创造了人

人要充分顾及身体的边缘地带

每一颗牙齿都栖息着人的灵魂

老子离去时留下的种种谜团

“布施行”与志愿者

原始人最初的表达

原始人的咒术与现代医学

方言是父亲和母亲的馈赠物

莲如曰:说话呀,说话呀

不语,近似无忧

面授可以传递出活泼泼的心灵

《出家及其弟子》的些许对话

不知何时会降临的真正的孤寂

寻求优雅的下山方法

从癌症患者的视角渐渐可以看清的物象

对于宽容的劝诫

应仁之乱留给我们的教训

“内战”的时代

渐渐感受不到生命之重了

与应仁之乱前夜相似的现在

倘若亲鸾还活着

只是用“激励”的方法无法拯救的灵魂,该如何处置

文库版《大河的一滴》代跋

译后记

评论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借閱於大眾書局之江北虹悅城店。

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渺小而又强大的我们,对待事物一定要辩证,不要极端。作者对生,对社会的思考值得每个人学习,不能只做人世间的参与者。

微信阅读,收费部分未读。也是一种收获,接纳这个世界,接纳自己。

“酒是扫除忧愁的玉帚。”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