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工 : 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0
(0)

学做工
: 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作者:[英]保罗·威利斯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原作名:LearningtoLabour:HowWorkingClassKidsGetWorkingClassJobs

译者:秘舒/凌旻华

出版年:2013-3

页数:333

定价:39.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9787544731768

内容简介
······

《跳出我天地》里,比利·艾略特的工人父亲坚持认为男孩子应该学拳击,而不是跳芭蕾;《光猪六壮士》里,下岗的工人们告别钢筋水泥,在聚光灯下跳起脱衣舞却收到了意外的喜剧效果…..

啤酒、烟草、男性气概的业余爱好、幽默但粗野的对话…..是电影给我们展示的英国工人掠影。

而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的保罗·威利斯教授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展现一个工业城镇里12个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男孩从毕业前18个月到工作后半年这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经历,向我们解释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子弟为何选择继承父业——这就是《学做工》一书所呈现给我们的精彩内容。

2013年3月,《学做工》这本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终于由译林出版社推出中文版,威利斯先生也将首次和中国的读者见面。

本书是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第一部分是生动通俗的民族志的深度描写,第二部分是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向我们解释了工人积极子弟之所以继承父业,不 仅是社会结构性因素再生产的结果,更是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做出反叛的一种反讽新文化生产的结果。中文本还收录了作者于2000年所做的访谈,以及专门为中国读者写的序言,有助于读者从一个比较历史的角度理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青少年教育和失业问题。

作者简介
······

曾任英国基尔大学管理学院社会/文化民族志教授,现执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是《民族志》期刊创始人兼高级编辑。1977年出版《学做工》,奠定了他在民族志、教育社会学/人类学领域“突破性”人物的历史地位;1978年出版在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完成的博士论文《世俗文化》;1990年出版《大众文化》;2000年出版《民族志的想象力》,讨论如何用民族志如实展现“活生生的日常文化”。

目录
······

中文版前言

“茂宁赛德”版前言

前言

致谢

笔录符号说明

序言

汉默镇个案研究

第一部分 民族志

第一章 文化的元素

抵制权威,摈弃教条

非正式群体

打盹、哄骗和逃学

找乐子

无聊与刺激

性别歧视

种族歧视

第二章 文化的阶级形式和制度形式

阶级形式

制度形式

第三章 劳动力、文化、阶级和制度

官方准备

连续性

职业

上岗

第二部分 分析

第四章 洞察

分析之要素

洞察

第五章 局限

分工

劳动力与父权制

种族歧视与劳动力

第六章 意识形态的作用

证实

扰乱

内部对话者

第七章 对文化形式及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注解

再生产与国家制度

第八章 周一清晨与千禧年

附录

补充访谈

“茂宁赛德”版后记

中心与边缘:保罗·威利斯访谈

索引

译后记

评论 ······

问题意识感人。理论那一块没太读明白,现在会觉得这么费劲琢磨译文还不如……访谈挺好。

最有趣的东西全在封面了T T至少我觉得光用民族志的方式来回答“工人阶级为何子承父业”这个问题是不足的

三天看完,后面的理论阐释反而有点绕,一时半会还没法完全吸收。但前面大半本书对工人阶级子弟的描摹,其精确、扎实、逗乐,确实是我所仅见的。哪怕只此一点,我都获益良多。

民族志的部分简直是让人激动,同时想起了初中班上的那些“差生”,跟这些“家伙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后面分析的部分看得太粗略,不敢妄议,估计之后还得读一遍。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