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惯的心灵 : “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

0
(0)

娇惯的心灵
: “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

作者:[美]格雷格·卢金诺夫/[美]乔纳森·海特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品方:雅理

副标题:“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

原作名:TheCoddlingoftheAmericanMind:HowGoodIntentionsandBadIdeasAreSettingUpaGenerationforFailure

译者:田雷/苏心

出版年:2020-7

页数:527

定价:69.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雅理译丛

ISBN:9787108068743

内容简介
······

为什么中产阶级的家长都成了“虎爸虎妈”,作为“直升机式”教育方法的信徒,把孩子们照看得密不透风?

为什么这些中产阶级的孩子,虽能在学术履历的“军备竞赛”中脱颖而出,却在青春期时成为前所未见的脆弱一代,从焦虑到抑郁,这一代似乎毫无免疫力?

为什么生于互联网时代,孩子们却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为什么大学也失去了教育者的担当,把学生当作永远都对的消费者,迎合学生成为改革目标,一时间,几乎所有文明传统关于教育的智慧都被抛在脑后?

《娇惯的心灵》是一部“社会科学的侦探小说”,作者抽丝剥茧,回答了“钢铁”是怎么没能炼成的美国故事。对于任何一位关注教育、青少年心理,以及互联网一代的读者都值得一读。

亚马逊网站4.7星好评 | 甘阳 童世骏 施一公 渠敬东 联袂推荐

《彭博商业周刊》2018年年度好书 |《纽约时报》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100本书

——————–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的每一天都要受到父母的严格安排和设计。放学后,不再能自由玩耍,而要参加各种补习班以及其他有人组织并监管的活动,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超过其他孩子。

生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却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他们往往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美国青少年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比例大幅激增,自杀率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心理焦虑,已经成为大学生寻求心理治疗的首要问题。

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好路。有些善意的保护可能会适得其反,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反而会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脆弱的一代”。这不能简单归咎于父母和教育管理者,更不能归咎于“娇惯”的孩子,全社会应共同反思和努力做出改变。

作者简介
······

格雷格·卢金诺夫,美国个人教育权利基金会(FIRE)主席,兼任首席执行官。先后毕业于美利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关注大学言论自由以及高等教育环境中的第一修正案议题。著有《自由的忘却:校园审查与美国辩论的终结》。

乔纳森·海特,1992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现执教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托马斯·库利伦理领导力讲席教授。著有《正义之心》和《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TED大会演讲人。

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雅理译丛”主编。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耶鲁大学法学院。近期出版译著《我们的孩子》。目前正与几位年轻的朋友共同编辑“雅理读书”微信公众号(yalipub)。

苏心,清华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目录
······

序 言 智慧之旅

第一篇 三种错误观念

第1 章 脆弱人设的谬误: 凡是伤害,只会让你更脆弱

第2 章 情感推理的谬误: 永远相信你的感觉

第3 章  “我们vs 他们” 的谬误: 生活是好人和恶人之间的战斗

第二篇 错误观念在行动

第4 章 恐吓与暴力

第5 章 政治迫害

第三篇 我们何以至此?

第6 章 政治极化的恶性循环

第7 章 焦虑和抑郁

第8 章 焦躁不安的父母

第9 章 玩耍的消失

第10 章 安全至上的校园官僚

第11 章 追逐正义

第四篇 该觉醒了

第12 章 救救孩子

第13 章 改革大学

结 论 明天会更好?

致 谢

附录1 认知行为疗法指南

附录2 《芝加哥声明》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评论 ······

应试教育恐慌带来的过度学习,沉迷网络而电子设备滥用,此两点足够毁掉青少年的心灵,下一代前景很不乐观。

因为被过分保护,以及没有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就通过网络而间接经验过载,都可能让一代人过分娇惯而过分敏感,以至于认为不合适的语言就是一种暴力而无法承受,以至于确定共同敌人而后选择获取更多的群体支持来攻击来缓解自己的负面感受。大体在讲知识暴动如何蔓延的,世界是如何极端化的,更为概括地说,是美国是如何衰落的。

我是第一个看过的吧,五星,哈哈

得到听书。太精彩了,已经下了原书的单。
原生家庭现在呼声越演越烈,家长们战战兢兢
加上已经到来的“自尊运动”,不计长远的快乐“教育”,作为这一代孩子成长的见证人,真的会常常担心。
如果说反脆弱这本书是需要思考转化才能迁移到孩子的教育中,这本应该就是直击内心的一记耳光。
作为早教老师,我也建议你读一读,当你心痛孩子的潜力无可发挥但却不知如何谈起的时候,它会帮到你。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