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向内在 : 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

0
(0)

中国转向内在
: 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

作者:[美]刘子健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

原作名:ChinaTurningInward:Intellectual-PoliticalChangesintheEarlyTwelfthCentury

译者:赵冬梅

出版年:2002-1

页数:197

定价:12.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ISBN:9787214031082

内容简介
······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美)刘子健著,赵冬梅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北宋与南宋之间,中国文化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型,即从外向的汉唐文化转向内向的宋明文化。对这个转型,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诠释,美国宋史研究学者刘子健教授在他的《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一书中,对转型的诸多问题作了新的诠释。首先,关于两宋之际文化转型的性质。美国早期汉学家曾普遍把宋代中国成为“近代初期”,其根据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欧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征,如大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形成、市民文化繁荣、手工业发展、贸易发达、纸币出现、文官制度成熟等。但作者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形同而实异,那些被描述为近代化的东西不仅没有导出近代化,而且新的意识形态——新儒家文化凝结为一种顽固的文化类型,成为后期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宋代以后的中国文化只是在旧的基础上发生新变化,这本身又成为传统的一部分。

其次,关于两宋文化转型的根据。作者对两宋文化的转型不满足于仅作思想史、文化史的分析,而是从历史变化的层面寻找其根本原因。他认为,两宋文化转型的基本原因是专制权力的扩张与强化,而这种扩张和强化是通过君相关系的一系列变化来实现的。在北宋及以前,君主专制往往通过被称为股肱大臣的宰相团队来实现,但是,这种情形在南宋高宗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女真人的入侵面前,主降派首领秦桧把另一位宰相赵鼎搞下台,而使自己成为唯一的宰相,由他一人向高宗负责。这样,君主的权力空前膨胀,体制上不再有任何形式的约束。从此,知识分子意识到,政治必须从影响君主开始,其余皆为其次。所以,新儒家的泰斗朱熹对皇帝强调“格物”以“致知”,进而达到“正心”、“诚意”。既然君主绝对专制的局面已经形成,君主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就决定一切,在这种情形下,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就只有让君主皈依儒家学说“内圣”的一面。这样,中国的文化逐步转向内向。

再次,关于两宋文化转型的影响。新儒学原本是少数知识分子挣扎和奋斗的产物,它经历了争论、被宣布为异端、最终上升为国家正统思想意识的过程。但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新儒家的胜利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由于新儒家从“外王”转向了“内圣”,造成了他们对现实的隔膜与生疏,“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成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与真实写照。伴随着这种变化,在宋以后,宗法、贞节、孝道等观念大行其是,科举时文占据了士人的精神生活,这些导致中国政治文化长期处于稳定与停滞状态。也正因如此,起于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成了一股文化解放思潮,在主流文化的压抑之下艰难地发展着,以致早期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都要上溯顾(炎武)、黄(宗羲)。

由于刘子健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诠释两宋文化的转型,对发生这种转型的内在文化理路较少顾及,宋代民族矛盾导致文化的巨大顿挫也是构成文化转型的重要因素。北宋以儒治国,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但北宋被异族逐出中原、皇帝被异族所掳、割地输银的惨酷现实不能不在儒士心理上发生巨大震撼,对所信奉的儒家文化作出深刻的反省,其结果走向内向。

这点与该书结合起来看,对两宋文化的转型就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刘子健认为不是专制政体而是新儒家提供的改变社会的方式——个人的道德修养构成两宋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的观点,改变了惯常的有关中国文化的叙事方式,其学术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本书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 (王保顶)

作者简介
······

刘子健(James T.C.Liu)生于1919年。早年求学于燕京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哈佛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研究范围遍及宋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著述有《两宋诗研究汇编》、《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宋代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传统中国》等。其中,《中国转向内在》一书在美国汉学界影响甚巨。

目录
······

序言

导言

第一部分 从北宋到南宋

一、关注差异

线索与方法

资料与假设

二、宋代学术

文学

经学

史学

三、宋代儒学

思想与制度

不同派别的新传统思想

第二部分 12世纪

四、道德保守主义

亡国之耻的震撼

变革之门的关闭

保守主义者的正统要求

五、专制政体与宰相们

走马灯般的宰相(1127-1134)

宰相团队(1135-1136及以后)

权相长期独掌朝纲(1139-1156)

别有用场的前宰相(1161-1162)

六、个案研究:从辉煌到流放

谁有资格做榜样?

初擢签书枢密院事

宰相团队和国家政策

道德保守主义者的政治风格

从巅峰到谷底

第三部分 新儒家成为正统:得不偿失的胜利

七、道德挂帅的新儒家:从争论、异端到正统

分析架构

道德先验论者自命正统

思想的传播与道德的结合

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

失算的“伪学”之禁

从危机到国家正统

余论

注释中所用简称

参考书目

评论 ······

能够考察两宋间的转变,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想法。第二部分对宰相权职的考察读来尤其精彩。但还是有其问题的。总还是觉得美国学者做学问,往往结论精彩得很,让人猛一拍案,又寻思到底含糊了点儿。

可读性非常强,两个小时一气呵成,提的观点深刻而发人深思。

提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后就开始自说自话了,为什么是高宗时期能够有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新儒家能够政治上取得胜利,所谓现代继承人又有何依据?没有一点能论得全面,论据论证完全为了论点服务,这是海外汉学的普遍现象,更何况此书还甩了一个这么大的题目……泰山临盆,产下耗子,两星是毫不低估的。

差口气,刚到兴头上就余论了。刘当年是包的老师。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