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官的银两 : 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

0
(0)

州县官的银两
: 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

作者:曾小萍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

原作名:TheMagistrate'sTael:RationalizingFiscalReforminEighteenthCenturyCh'ingChina

译者:董建中

出版年:2020-4-15

定价:79.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ISBN:9787300278735

内容简介
······

本书写的是“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国。18世纪的中国不是“不变”,而是存在着生机勃勃的“变革”,是对于潜在发展成为强大的、近代的中国有重要意义的改革时期。“耗羡归公”是财政制度这一改革主要领域的顶点,它不仅解决了前朝遗存的种种问题,而且是对当时各种财政危机的有效的合理化解决方案。各省实施改革,因地制宜,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成效显著,有益于国计吏治民生。然而“耗羡归公”并不能一劳改永逸地解决清朝财政存在的所有问题,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抵制,加上集权国家的财政要求,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制约,后来的“耗羡归公”政策辉煌不再。

这是一部“在中国发现历史”的作品,是利用档案细致探讨中国历史的代表作。

目录
······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不稳定财政的根源

一、晚明财政改革的遗产

二、制度问题的官僚政治解决之道

第二章 非正式经费体系

一、清初的收入分配

二、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

三、清初财政的非正式经费体系

第三章 火耗归公

一、打击政府亏空

二、地方财政改革:火耗归公

第四章 财政合理化改革与各地的实施

一、找出一个模式

二、因地制宜

第五章 地方改革的多样性与基本原则

一、公费

二、公费的分配

三、养廉

四、改革后的陋规

第六章 改革的障碍:基层腐败与江南清查案

一、消除欠赋的措施

二、江南清查的起源

三、清查开始

四、官员内部出现问题

五、基层官僚的破坏活动

六、剖析税收腐败

七、清算

第七章 前瞻:火耗归公改革的失败

一、乾隆初年关于火耗归公的争论

二、乾隆时期的火耗归公

三、嘉庆时期的火耗归公

结语

原始资料的使用说明

征引文献

索引

译后记

评论 ······

清朝的财政合理性关键之处在简政放权和信息获取,对于今朝或有启示:流通税向财产税过渡、央地财政关系,大数据互联互通……

火耗归公就是雍正朝的阳光工资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其在乾嘉朝的失败,一是乾隆时期中央基于对地方官的不信任,侵夺省级财政自主权。二是王朝后期人口膨胀导致的无法调和的矛盾,迫使自上而下强化资源汲取,陷入津巴布韦式的恶性循环。
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要开支缺口在,地方政府总能找到名目转嫁负担,土地出让金何尝不是一种加派。

一次税收正规化改革的前世今生。

读罢,我认为最值得思考的是古今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连接感”。西方中国学研究通常用“大转折”“大断裂”等范式来看待中国历史,但从财政制度变革看,无疑演变的共性贯穿了中国制度。一是改革推进伴随着信息流转机制的更新,火耗归公之所以可迅速推行,便在于奏折制度改进,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今体制内部际联席机制的设立又何其相似;二是改革推进多采用实验区性质的渐进的方式,从河南肇始,并因地制宜推广到其他省份,…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