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 : 我们为什么那样看别人,这样看自己?

0
(0)

刻板印象
: 我们为什么那样看别人,这样看自己?

作者:克劳德M.斯蒂尔(ClaudeM.Steele)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我们为什么那样看别人,这样看自己?

原作名:whistlingvivaldi:howstereotypesaffectusandwhatwecando

译者:韦思遥

出版年:2014-4-1

页数:264

定价:39.80

ISBN:9787111461166

内容简介
······

刻板印象是什么?

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社会效应,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造成阻碍——哪怕我们没有真的歧视别人,在社会身份的压力存在时,“受害者”依然无法拥有公平的人生。

刻板印象影响到谁?

男性、女性、小孩、老人、黑人、大学生、公务员、90后……

只要是有“社会身份标签”的人,都会遭逢刻板印象——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或几个社会身份。

哪怕是拥有才华、努力奋斗的成功者也难于幸免,甚至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刻板印象有什么危害?

使人感到压力,更糟糕的是可能背负着无法察觉的压力。

情绪反应:焦虑不安。

生理反应:血压升高。

思维反应:胡思乱想。

而长期积累的后果,是健康受损,学业、事业受阻,乃至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我们能做什么?

首先,认清刻板印象的本质。

然后,搞清楚它是怎么生效的。

最后,实践书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善我们和他人的生活。

作者简介
······

克劳德 M.斯蒂尔(Claude M. Steele)

社会心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曾任密歇根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教授及心理系主任、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

美国教育学会、国家科学学会、美国哲学学会、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国家科学委员会成员。

曾被授予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荣誉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有:社会心理学、刻板印象威胁、自我肯定和成瘾行为。

目录
······

对本书的赞誉

推荐序 刻板印象就在我们身边

译者序

致谢

第1章 起源:从身份和认同说起

1 社会身份,限制和威胁着我们

2 用口哨吹出维瓦尔第乐曲的黑人小伙

3 刻板印象让人承受更多的压力,从而失败

4 这是一种普遍而又强大的阻碍

第2章 发现:为失败寻找原因

1 旁观者的误区:忽视当事人面临的环境

2 少数群体为何取得的成绩不佳?

3 被边缘化的少数群体

4 在校园里制造“少数派”:对孩子过于可怕的压力

5 在实验室制造“少数派”:污名效应

6 为女性的数学能力平反:学界的轩然大波和实验证明

第3章 纵览:无所不在的刻板印象威胁

1 媒体对西雅图超音速队的评价是如何大逆转的

2 被钉在脑门上的名声

3 刻板印象威胁只对女性有效吗?

4 黑人群体面临的身份压力也浮出水面

5 优秀的诅咒:平庸者对身份压力熟视无睹

6 一种现象,多个名字

7 我们每个人,都在与社会身份斗争

第4章 生活:从社会的角度看待身份认同

1 从黑人变成白人的《纽约时报》作家

2 改变身份,就能改变环境,从而改变人生

3 身份的压力占据了我们的思想,挥之不去

4 身份的影响力为何如此强大?——因为它带来了威胁感

5 你和我之间最无关紧要的不同,也可以制造出身份、群体和偏见

6 “希望工程女孩”的故事

第5章 体验:我们都是“少数派”

1 当从多数群体变成了少数群体的时候

2 没有人永远都是多数群体,刻板印象威胁总会找到你

第6章 误区:努力的结果未必都是好的

1 孤独奋斗的结果是恶性循环

2 为了对抗偏见而钻进了牛角尖

3 “过度努力”现象让结果适得其反

第7章 负担:刻板印象威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 我们连爱情的感觉都会搞错

2 面对刻板印象威胁时的情绪反应:焦虑

3 面对刻板印象威胁时的生理反应:血压升高

4 面对刻板印象威胁时的思维反应:胡思乱想

5 约翰•亨利的启示:少数群体成功的压力,以及更高的高血压发病率

6 关乎身份,追求卓越需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第8章 线索:造成威胁感的真正原因

1 女性大法官的困境

2 提醒你是“少数派”的种种线索——把威胁感塞入你的头脑

3 对线索的理解,是可以改变的

第9章 教育:发生在课堂里的博弈

1 即使没有歧视,依然存在压力

2 身份威胁的影响统治着全美大学

3 一位导师带来的转变

4 夸奖无效,强调高标准要求有效

5 换个角度看环境

6 有没有方法改善孩子的表现?

7 几次练习的效果就能持续两年之久

8 有帮助的教学方式大集合

9 营造安全感的效果:只对自强者有效

10 事实证明入学考试高估了落后孩子的成绩?正相反,是低估了!

第10章 距离:身份威胁让我们彼此分离

1 “西南航空专供头等舱”现象

2 并非歧视,而是害怕被当成歧视

3 靠着学习的心态放下身份包袱

第11章 总结:身份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评论 ······

有些启发 但实验内容太多

只是粗略地看了看,由于大篇幅都与美国文化有关,而且里面的实验陈述带点啰嗦有点沉闷,阅读兴致不高。另,其实看这书,目录对全书做了一个好的总结。

内容还是不错~~~但本书较多篇幅讨论黑人的刻板印象,离我国现实有点远~~但还是有收获的

绝大多数人的内在逻辑是“喜欢自己的群体就是喜欢自己”,就好像别人不能说你所在的学校不好,因为那是间接的在说你不好。我们对他人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产生偏见,仅仅是因为那些人不属于我们所在的群体。当人处于负面的刻板印象环境中,会产生威胁感,认为具有当前的身份会有坏事发生,即使是非常细枝末节的威胁,也足以让人按照这种身份特征行动。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