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解剖 : 犯罪的生物学根源

0
(0)

暴力解剖
: 犯罪的生物学根源

作者:阿德里安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副标题:犯罪的生物学根源

原作名:TheAnatomyofViolence:TheBiologicalRootsofCrime

译者:钟鹰翔

出版年:2016-11

页数:428

定价:68.80元

装帧:Hardcover

丛书: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

ISBN:9787229110796

内容简介
······

希特勒之暴力解读!

重庆出版集团重磅书系——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

读脑,泽被生命之花! 冷血杀手乃天生?热血杀手乃后生? 希特勒之暴力解读。门外汉都能读懂的世界科学名著。

“资料翔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本关于犯罪行为生理基础的好书。它的内容丰富翔实、引人深思、让人不安。作者并不急于让一种理论凌驾于另一种理论,也不急于推销任何的解决方案。这一点,无疑非常明智。” ——安东尼奥·达玛西奥(Antonio Damasio),神经科学家,《笛卡尔之谬》和《走向思想的自我》作者 “长久以来,雷恩都是研究暴力活动生物学基础的领军人物。《暴力解剖》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他所作的前沿性研究。同时,也对相关的政策变迁有所了解。” ——布兰登·C.威尔士(Brandon C. Welsh),犯罪学教授,东北大学,《救救孩子,摆脱犯罪》合著作者“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需要学习和了解有关于犯罪学生理特征的知识,阿德里安·雷恩都是一位可以求教的良师。这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好书,学生、研究者、医生和政界人士都应该读一读。”——特里·墨菲特(Terrie Moffitt)教授,杜克大学和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无辜的孩童,长大后为什么会成为冷血连环杀手?

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冷血杀手?其中会不会有生物学根源在作祟?30多年来,阿德里安·雷恩一直苦苦追索问题的答案。他运用脑科学的技术和知识,研究导致暴力犯罪的生物学肇因,也找寻治愈罪犯的方案。他的研究促生了一门新兴学科——神经犯罪学(neurocriminology)。雷恩认为,大脑是犯罪行为的源头所在。他的最新力作《暴力解剖》将引领读者深入大脑,追根溯源,展开一次有益、有趣、深入、精辟的探索之旅。

《暴力解剖》开篇便提及了基因研究。我们会了解到:原来暴力的种子早在一个人出生之前就已经萌芽,暴力种子会让他的精神状态出现异常,甚至导致犯罪的悲剧。同时,历史上那些臭名昭著的杀手——理查德·斯派克、特德·卡钦斯基、亨利·李·卢卡斯等等,都会逐一现身说法,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旦大脑中负责经历恐惧、制定好决策、感受罪孽的区域遭受功能性损伤后,最终可能导致怎样的结局。杀手,往往是冷血的——这是雷恩一直坚持的观点。他在书中指出:这些人的低静息心率等生物学指标,是他们倾向暴力的一大原因。当然,生物学指标无法决定命运。他还描绘了美好愿景:最新的科技进步,结合了生物社会学治疗方案,将会治愈大脑,预防暴力,改变命运。

雷恩的研究,给社会带来了法律和道德方面的双重难题。这些问题,他并不避讳,还在书的末尾部分大胆提及。雷恩大胆地设想了一个可能的未来、一个他的主张得到完全施展的世界。到那时候,人类的科技可以早早地发现那些拥有犯罪倾向的人。他谈及了科技带来的好处,也没忘记由此而生的种种弊端。为了找出那些可能成为杀手的孩子,我们是否愿意牺牲自己的隐私?这样的政策,是否能够兼顾施暴者和受害人的利益?有些罪犯之所以犯罪,完全挣脱了自由意志的控制。对于他们,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为人父母,是否需要先通过资格认证?《暴力解剖》大大拓展了我们对犯罪活动的认识,堪称一场知识革命。与此同时,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追问着我们对自由意志、法律责任和刑事惩罚的认知,让我们对于人类的核心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作者简介
······

阿德里安·雷恩(Adrian Raine),神经犯罪学创始人,暴力生物学领袖,理查德·佩里大学犯罪学和精神病学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过去35年来,雷恩一直致力于反社会和暴力行为的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社会根源的研究,他运用平生所学,探索预防和治疗儿童品行障碍及成年人反社会与暴力犯罪的方法。

目录
······

序言

引子

第 1 章 本能 暴力如何进化

第 2 章 孽种 基因决定犯罪

第 3 章 杀手之脑 暴力大脑如何运转

第 4 章 冷血杀手 不受意志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

第 5 章 大脑损伤 暴力神经解剖学

第 6 章 天生杀手 早期健康的影响

第 7 章 吃出来的暴力 营养不良、金属和精神健康

第 8 章 大脑拼图 生物社会学的七巧板

第 9 章 治愈犯罪 生物学干预方法

第 10 章 审判大脑 法律上的启示

第 11 章 走向未来 神经犯罪学将引领我们往何处去?

注释

评论 ······

不能忽视犯罪神经学,更不能忽视罪犯的社会学成长环境,犯罪没那么简单,是互相作用下的产物。
当然这本书还是带来了诸多启示。
当然还有最后的2039、2049年的犯罪干预预防体系,在目前这本书的研究成果来看,这套体系还真是吓人,连作者本人都会被搞疯掉,现在谈还真是为时尚早。

内容基本看过,例子不错

生物领域有关犯罪的科普 举例生动文笔也不错 提供了看待暴力的新视角 稍微有点啰嗦书有那么厚讲得过于详细 有部分细节不知道是否是翻译问题有些前后矛盾语义不明

你觉得呢。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