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社會 : 一個大傳統並其在緬甸的變遷

0
(0)

佛教與社會
: 一個大傳統並其在緬甸的變遷

作者:【美】麥爾福‧史拜羅(MelfordSpiro)

出版社:香光書鄉出版社

副标题:一個大傳統並其在緬甸的變遷

原作名:BuddhismandSociety:AGreatTraditionanditsBurmeseVicissitudes

译者:香光書鄉編譯組譯

出版年:2006-9

页数:838

装帧:精装

丛书:法衍丛书

ISBN:9789578397231

内容简介
······

本書作者運用社會人類學的方法,從佛教的「意識形態」、「儀式」、「僧伽制度」等角度,切入流通在緬甸的上座部佛教,而在「佛教與世界」篇中作最後的評論。閱讀本書可以對照出原始佛教規範性教理實現於人間時所產生的變遷。不論是佛陀弟子想瞭解自己所信解的是怎樣的佛教,或是一般把佛教當成人類社會中文化之一的人,要瞭解這影響世界很大地區人口的宗教文化,它都提供一個探究的入口。

我們之所以引介此書,就因為它看待佛教的角度、它的研究方法,直到四十年後的今天仍然歷久彌新。而作者本身對人類學的關懷:佛教教理及信眾間的互動關係,也非常值得參考。閱讀本書並模擬本書的作法,對我們生存的佛教空間,必能更深入體解,也更能掌握。相信對弘揚佛法、延續慧命,助益良多。

目录
······

中译序 3

再版序 8

初版序 21

I 序幕 36

第一章 上座部佛教:人类学上的一个问题 36

前言 36

问题的焦点:佛教的独特性 40

纠缠难解的问题:上座部佛教的三大体系 49

田野调查:缅甸的背景环境 55

田野调查:佛教的背景 60

田野调查:研究的主题与数据资料 67

诠释上的几个问题 72

Ⅱ 佛教的意识形态系统 86

第二章 涅槃佛教:究竟解脱的宗教 86

教主:佛陀 86

远景:解脱痛苦 92

法门:八正道 104

目标:涅槃 120

个人典范:阿罗汉 124

社会典范:出离世间 129

第三章 业力佛教:(一)一种接近解脱的宗教 142

解脱目标的转移 142

业力佛教的规范性基础 144

业力佛教的心理基础 147

「苦」概念的转变 153

「涅槃」概念的转变 157

「无我」概念的转变 169

第四章 业力佛教:(二)功德的核心概念 186

从慧解脱到行为解脱 186

取得功德的方法:持戒 193

取得功德的方法:布施 200

功德在动机上的特征 212

孩童对功德的看法 213

第五章 业力佛教:(三)业的主要学说 222

业的哲理 222

心理压力与业的中和 230

功德回向与业 236

业的信仰动力 242

第六章 消灾佛教:以法术消灾庇佑的宗教 264

前言 264

心理压力与规范性教义的重新诠释 265

消灾佛教的经典基础 269

消灾佛教的「神学」基础 273

业的问题 285

宗教、法术与佛教 291

第七章 秘术佛教:期待千福年的宗教 302

秘术佛教的主要特征 302

来世论佛教 305

千福年佛教 313

信仰的动机与功能 326

秘术佛教与缅甸宗教 334

Ⅲ 佛教的仪式系统 346

第八章 佛教崇拜仪式的一般属性 346

仪式行为的分类理论 346

仪式的类型与佛教意识形态的类型 348

儿童的观察纪录 356

佛教仪式行为的模式 358

仪式礼敬的对象 362

崇拜仪式的分类理论与佛教崇拜仪式的分类 367

第九章 仪典的周期:(一)年历的仪式 378

以日为周期 378

以周和月为周期 386

以年为周期 392

第十章 仪典的周期:(二)生命历程的仪式 416

前言 416

佛教的出家典礼 419

死亡与葬礼 438

第十一章 危机的仪式 454

危机的成因与场合 454

使用佛教圣物 457

使用佛教咒语 463

运用布施 473

运用禅修 476

非佛教的法术 477

Ⅳ 佛教的僧伽系统 490

第十二章 僧伽制度:(一)正统结构 490

身为宗教菁英的比丘 490

僧伽制度的功能 497

戒律 504

第十三章 僧伽制度(二)社会结构 530

每日例行生活 530

寺院组织 536

僧团组织 542

第十四章 比丘:(一)出家结构 554

前言 554

社会背景 558

逆向的影响因素 564

出家动机:意识层面 567

出家动机:潜意识层面 576

第十五章 比丘:(二)个性结构 600

未断除的俗世个性 600

知识水准 611

修行者的道德 619

僧伽的道德状态 628

第十六章 僧团与政府 642

前言 642

早期佛教的僧团与政府 642

缅甸历史中的僧团与政府 644

现代缅甸的僧团与政府 651

现代缅甸僧团的政治文化 660

第十七章 僧侣在缅甸社会的地位 670

僧侣所受的尊崇 670

尊崇的根源:表现性的 681

尊崇的根源:工具性的 689

对僧侣的两面评价和敌意 695

僧俗间的冲突 699

Ⅴ 佛教与世界 712

第十八章 佛教与世间:学理评论 712

问题之所在 712

涅槃佛教与世间 714

本研究的意向 729

第十九章 佛教与缅甸社会 734

佛教徒的世界观和缅甸的社会体系 734

佛教解脱论与缅甸经济 756

佛教徒的联结与缅甸社会的整合 780

附录:缅甸语文的罗马化 796

参考资料 800

索引 816

评论 ······

信仰的本质是对一个确定的价值观的坚守。无神论社会的道德体系是建立在人和人之间关系上的,而不是建立在人和神之间的关系上。这种道德体系,要么是基于血缘关系,要么是基于权力关系。在这种体系下,道德缺乏恒定的标准。它的基础在于对人的服从,而不是对神的服从。所以它既导不出自由,也导不出平等。

再版序酷酷的

很厉害 对宗教与社会在观念和实践上相互选择相互影响的论证相当精彩,就是感觉需要一点(或者说相当程度的)人类学功底,不然一些名词会跟不上😢

太棒了,读晚了。这绝对应是佛教社会史必读之作。关于佛教的受容、运行及功能,启发非常大,革新了很多认识。虽然写的是当代缅甸,但完全可以应用于中古中国。第一次感到佛教教义的讨论是如此有趣和有用。赞!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