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 : 菩萨中国化的演变

0
(0)

观音
: 菩萨中国化的演变

作者:于君方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菩萨中国化的演变

原作名:Kuan-yin:theChinesetransformationofAvalokitesìvara

译者:陈怀宇/姚崇新/林佩莹

出版年:2012-8

页数:574

定价:62.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100084659

内容简介
······

作者一直对佛教中国化的课题深感兴趣。我们知道在长久的历史中有许多的外来的宗教被传入中国,但是却只有佛教成功地在中国生根,变成了中国的佛教。并且与中国原有的儒道传统融合,从而“三教合一”乃成为中国宗教的一大特色。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的化身,在印度、东南亚等地,亦是象征神圣王权的男性神祇;然而在中国,“他”却变成了“她”,成为循声救苦的“慈悲女神”,并拥有截然不同的历史与身世,深刻地影响了国人的生活与信仰。

于君方教授投注十多年的心血,以结合文化、艺术、社会、历史等跨学科领域的创新研究方法,探讨观音经历此戏剧性演变的原因与过程。除了佛经之外,本书将感应录、朝圣故事、寺志与山志、民间文学、田野调查,以及反映观音形象变化的艺术造型等全面纳入讨论范围,是深入研究观音信仰的突破性著作。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于君方(Chün-Fang Yü)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博士,专攻汉传佛教研究。1972至2004年间任教于罗格斯大学

宗教学系,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系、东亚语言文化学系,以及“圣严汉传佛学讲座”教授,致力于指导汉传佛教的博士研究生。

她的第一本著作《中国的佛教复兴:袾宏与晚期的宗教融合》(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 Chu-hung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1),是研究唐代以后佛教最早的英文著作之一,另合编有《中国的香客和圣地》(Pilgrims and Sacred Sites in China)。《观音》一书的英文版于2001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译者简介:

陈怀宇

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助理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历史学部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宗教史与思想史、丝绸之路文化史、近代思想与学术等。主要论著有《中国中世寺院主义之复兴》(英文版)、《动物与中古政治宗教秩序》(中文版)等。

姚崇新

1966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佛教考古与佛教社会史、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等。代表性论著有《巴蜀佛教石窟造像初步研究》、《中古艺术宗教与西域历史论稿》等。

林佩莹

英国伦敦大学宗教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日本大谷大学特别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唐代禅宗思想史、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圣德太子研究、佛教植物意象等。

目录
······

目录

简体中文版序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观音信仰的佛典出处

第三章中国本土经典与观音信仰

第四章感应故事与观音的本土化

第五章神异僧与观音的本土化

第六章本土图像与观音的本土化

第七章大悲忏仪与千手千眼观音在宋代的本土化

第八章妙善公主与观音的女性化

第九章普陀山:朝圣与中国普陀洛迦山的创造

第十章中国中世纪晚期的女性观音像第

十一章观音老母:观音与明清的民间新兴教派

第十二章结论

附录一

附录二

全书注释

参考书目

评论 ······

看得很舒服 的确是深入浅出的典范 给我这种外行看也能有不少的收获

用“观音为什么在中国成为女神”为线索串讲的中国宗教史,功力深厚的大作。对图像-信仰之间的互证关系的分析尤其有说服力;对性别的分析稍弱,作者最后写到观音老母崇拜时,其实已经触及到了观音形象后来的去性别,完全可以超越她所试图批判的女性主义解读。

自元旦心绪高涨时第一次借得,至今整整四个月,三起三落;其间置于桌前榻上,携至林间花下,终于读毕,复归平静。

方法可以,考据详实,素材丰富,就是啰嗦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