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之邀

0
(0)

斩首之邀

作者:[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InvitationtoaBeheading

译者:陈安全

出版年:2020-8

页数:228

定价:49.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纳博科夫精选集

ISBN:9787532784967

内容简介
······

“就像每一个疯子自以为是上帝一样,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会死的。”

★ 监狱版“楚门的世界”,卡夫卡式荒诞故事

★ 无辜小人物沦为滑稽闹剧主角

★ 困于时间之狱,等待姗姗来迟的死亡

《斩首之邀》是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如同一出监狱版“楚门的世界”。主人公辛辛纳特斯被判处死刑,在监狱里等待行刑日期最后确定的过程中,一边忍受着死之将至的痛苦煎熬,一边又身不由己地沦为一场滑稽闹剧的主角。监狱长、囚友、看守、行刑者、亲人、爱人,似真却假,囚室、要塞、行刑广场竟是演出的道具,死亡迟迟不至,希望若有似无。小说中光怪陆离且滑稽可笑的场面让人目不暇接。它展示了非理性世界的幻象,却在荒诞背后藏着令人背脊发凉的暗黑日常。

作为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作品对英文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纳博科夫精选集II”精选五部纳博科夫代表作,其中不乏市面上难以寻见、读者翘首以盼的期待之书。

五部作品皆为纳博科夫的早年创作,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文字炼金术士的成长:处女作《玛丽》怀念故国与初恋;《防守》以解剖刀般的精准描绘一位疯狂的象棋天才;《眼睛》用“间谍”题材挑战小说技法;《绝望》则玩转“元小说”,主人公颇有后期《洛丽塔》中亨伯特的影子;《斩首之邀》是一部光怪陆离的超现实黑色寓言。透过跨越十年的五部杰作,可以看到年轻的纳博科夫如何进行“风格练习”和写作探索,从早年天然敏锐的感受力和细腻的书写,到后期对结构和文体的自如掌控,逐渐构建出独一无二的小说宇宙。

欢迎来到纳博科夫的小说世界。如果文字能唤起至纯的感官享受,那么舍此无它。

作者简介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评论 ······

序言很有意思,先抑制一下胡乱解读的

最后一章看得我狂喝水。

需要重读再次感受世界的荒唐

“在受局限的生命现象中,他用理性寻找出一条可能的途径,于是某种幻象在他眼前舞动起来——仿佛有一千根灿烂的光针,把在一个镀镍球体中的太阳的耀眼影像包围起来……”——在看过的纳博科夫的小说里,这一部是比较“寓言式”的,甚至连主人公为何入狱都没有交代清楚,只用了一个“不透明”来形容,社会上的大部分人活着都是能被看透的,于是被看不透的人,是“逆反”的,社会不允许有思想的人。而在监狱里,那些如同“楚门的世界…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