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追忆 : 米沃什诗集III

0
(0)

故土追忆
: 米沃什诗集III

作者:[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品方:上海译文新文本

副标题:米沃什诗集III

原作名:NewandCollectedPoems

译者:杨德友

出版年:2018-9-1

页数:228

定价:45

装帧:精装

丛书:米沃什诗集

ISBN:9787532775484

内容简介
······

★波兰文学专家译介,中文世界首次完整呈现米沃什诗歌全貌

★二十世纪伟大的波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70载创作,335首诗歌

★诗的见证,比新闻更可靠

切斯瓦夫•米沃什,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以其无可匹敌的精确与优雅,定义了他所属时代的悲剧与美。他的诗歌,无论是描述他在波兰度过的少年时代、战乱中华沙的悲痛或对信仰的追寻,都令人啧啧称奇、惊叹不已,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平凡人生的个体性。诗歌对死亡、战争、爱与信念的探索扣人心弦,震动人心并令人为之深思低回: “在这片大地上存在过,其本身已远非任何语言可以形容。”

《米沃什诗集》汇集诗人1931年至2001年间几乎所有的诗作,分四卷呈现。本书为《故土追忆:米沃什诗集Ⅲ》,收录米沃什诗作87首,来自《故土追忆》(1986)、《纪事》(1985-1987)和《彼岸》(1991)。诗人追忆已逝的人和难以涉足的故土,沉思我们共同的命运,但“还是学不会妥帖叙事,平心静气”。

《冻结时期的诗篇:米沃什诗集Ⅰ》

本卷收录米沃什诗作56首,来自《冻结时期的诗篇》(1933)、《三个冬天》(1936)、《拯救》(1945)《白昼之光》(1953)、《诗论》(1957)和《波庇尔王及其他》(1962)。多为长诗,既有色彩浓郁的抒情与描写,也有激烈愤慨的嘲讽与批判。在此期间,米沃什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写下《菲奥里广场》等名篇。

《着魔的古乔:米沃什诗集Ⅱ》

本卷收录米沃什诗作73首,来自《着魔的古乔》(1965)、《没有名字的城》(1969)、《散诗》(1954—1969)、《太阳何处升起何处降落》(1974)和《珍珠颂》(1981)。多为诗人移居美国后的创作,部分作品透露出他定居新大陆的幸福感,但仍不乏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面对大河:米沃什诗集Ⅳ》

本卷收录米沃什诗作120首,来自《面对大河》(1995)、《路边的小狗》(1998)和《这》(2000)。诗歌包含了与其他人士的往来对话,对人世的描述冷峻,字里行间热血依旧,延续了对善与恶、真实与自由的探讨。诗人将个人经验和历史视角融合在一起,显示出一种启示性的洞察力。

作者简介
······

Czeslaw Milosz

切斯瓦夫•米沃什(1911—2004)

波兰作家,翻译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米沃什通晓波兰语、立陶宛语、俄语、英语和法语,一生忠于母语,坚持用波兰语写作。

他的一生,见证了二十世纪欧洲大陆的剧烈动荡,他的诗歌创作深刻剖析了当代世界的精神危机,坚持知识分子的道德责任,并与波兰古老的文学传统进行对话。

1980年,他因作品“以毫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类在剧烈冲突世界中的赤裸状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

《故土追忆:米沃什诗集Ⅲ》

故土追忆(一九八六)……….1

人间乐园……….3

一 夏天……….3

二 圆球……….5

三 天堂……….6

四 人间……….8

五 人间续集……….9

逐出乐园之后……….10

紧身胸衣的诱惑—扣钩……….12

安娜莱娜……….19

黄色自行车……….21

进入树里……….22

又一天……….25

冬季……….27

男孩……….29

萨勒姆市……….31

一九一三年……….33

黎明……….35

中午……….36

一八八〇年返回克拉科夫……….37

城市……….39

准备……….40

在不十分的真实之中……….42

意识……….43

祷告……….49

乔姆斯基神父,多年之后……….50

悟出……….56

给伊格莱柯?载特的挽歌……….57

安卡……….60

神正论……….61

餐桌 之一……….62

餐桌 之二……….63

我的……….64

感激……….65

七十岁的诗人……….66

以一句话为家……….68

纪事(一九八五至一九八七)……….69

有一只猫的肖像……….71

抹大拉的马利亚和我……….73

骷髅……….74

陶罐……….75

万圣节前夜……….77

这一个……….78

忏悔……….79

给扬?莱本斯坦因……….80

和她同在……….81

老妇人……….83

天堂应该怎样……….85

希腊咖啡馆……….87

但是还有书籍……….89

和妻子雅妮娜诀别……….90

神……….92

美丽的年代(一九一三)……….94

西伯利亚大铁路……….94

乌拉尔山以东……….97

首演……….100

北方航线……….101

蝾螈……….103

清晰的头脑……….104

巴黎场景……….106

泰坦尼克号……….107

惊恐之梦(一九一八)……….111

黄昏中的无篷马车(一九三〇)……….113

一九四五年……….116

诗体讲座六次……….118

讲座一……….118

讲座二……….121

讲座三……….123

讲座四……….125

讲座五……….127

讲座六……….129

彼岸(一九九一)……….131

铁匠作坊……….133

亚当和夏娃……….134

傍晚……….135

创世……….137

林奈……….140

音乐……….143

化身……….144

阿努塞维奇先生……….146

语文学……….149

然而……….151

在耶鲁大学……….153

一 谈话……….153

二 德?巴尔扎克先生……….156

三 特纳……….157

四 康斯泰伯……….159

五 柯罗……….161

拜内克图书馆……….163

蓟菜、荨麻……….165

和解……….166

长住之地……….168

彼岸……….169

阅读安娜?卡敏斯卡的笔记本……….175

青年时代……….176

共有……….178

照片……….179

持久的影子……….183

二者必居其一……….184

两首诗……….188

和让娜的谈话……….189

诗论世纪末……….191

蜘蛛……….195

很久以前很遥远……….197

继承者……….205

摘杏……….207

沉思……….209

沙滩……….211

故地重游……….214

无题……….216

晚安……….217

十二月一日……….219

但丁……….220

意义……….222

卡佳……….223

哲学家之家……….225

评论 ······

搞点很私人的书籍短评。在考教资的前一晚躺在床上翻完了这本放在床头架上两年多、与其他社科著作格格不入的诗集,竟然觉得自己触碰到了语言的边界——看到那些跳跃的、破碎的、可理解的和不可理解的,被溶解在一个个意象和象征里,“啪”地一下被拍到书页上,然后意识到生活本身好像确实不是那么有逻辑、有秩序的。一直不是很懂诗,也不是很懂生活,但感觉它们,是一些,蛮有趣的东西。

老年的沉思,更多不是依赖于内在的激情,而是源自对记忆的琢磨。冲动所能缔造的诗情,在深邃而灰色的沉思中冷淡下来。虽然,深邃自有其好处:历史的浮渣撇除后,剩下的是残酷的世界真相。面对真相,诗歌有气无力。这是何等惨烈的领悟。如诗人自己所言:“面对现实,我们有何计可施?现实在词语里?刚闪烁一下就已经消失。”

感觉比林洪亮前两本好点。

杨德友的译笔蛮流畅的,估计是四本中最好的。绝大部分诗作是在获诺奖后写的,已过古稀之年,重返故国,在欧洲旅行,亲友离世,米沃什更加感伤,带着忏悔感,凝望世界,被记忆侵袭。若是习惯他哲思入诗的写法,《故土追忆》和《纪事》还是很好的。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