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学校

0
(0)

愚人学校

作者:[加]萨沙·索科洛夫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鹿书deerbook

原作名:Школадлядураков

译者:宋云森

出版年:2018-10

页数:480

定价:79.00

装帧:平装

ISBN:9787307204904

内容简介
······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当代小说之王”纳博科夫盛赞推荐!

★ 被《华盛顿邮报》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俄国小说。

★ 出版至今达四十年,翻译成二十多国语言并畅销世界各地。

★ 俄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中文简体版首次推出!

《愚人学校》是俄罗斯早期后现代主义文学 的经典之作,受到“当代小说之王”纳博科夫等多位著名流亡美国的俄裔作家高度推崇。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因患有“舞蹈症”而具双重人格的青少年,小说采用意识流手法透过主人公的双重视角来展现他所处的世界——学校、家庭和他所住的别墅区,处处充满压制个人自由,违反自然与人性的威权与教条——隐喻社会乱象,具有强烈的批判性与反叛性。

小说中,真实与幻想混淆难辨,过去、现在与未来互相交错,时空不断移转、故事地点不断跳动,情节彼此穿插,生与死没有界线,叙述常常话中有话,让人费解,再加上作者颠覆各种传统与规则的语言方式,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迷宫。

【名家评论】

“同样的名字,同样的长相,失序、错乱,充满诗意的愚人世界。风采迷人、充满悲剧又感人肺腑!”

——纳博科夫

“这是一部俄罗斯癫狂者的散文。小说中的每一个独白都打开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世界,每个词语都渗透着神秘的气息没有任何人能理解主人公充满隐喻的话语和小说词汇中昏暗的涵义。因为俄罗斯就是这样的,俄罗斯就处于这种昏暗之中。”

——俄罗斯文学批评家,邦达连科

“精神分裂的主人公以丰沛想象力对抗世间一切纷扰、污秽,在他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对索科洛夫而言,主人公的精神疾病根本无需治愈,因为我们都该有一方不受拘束的空间喘息,而生命便在想象与文字书写间得到永恒。”

——宋云森

“索科洛夫是那些罕见的小说家之一,他们热衷于对语言的赞美和探索,而不是文学地位。在这一点上,他位于果戈里、莱蒙托夫、纳博科夫之列。”

——戴维·雷姆尼克,《纽约客》杂志主编

就像是乔伊斯在俄国写下了《尤利西斯》的最后一章。

——弗拉基米尔·马尔可夫

苏联时期以来最具独创性且最有才华的作品之一。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愚人学校》无疑将被公认为俄罗斯散文的伟大经典之一。

——《新闻周刊》

作者简介
······

[加]萨沙·索科洛夫,旅美俄裔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暨诗人,20世纪俄国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索科洛夫1943年出生于加拿大渥太华,在莫斯科长大并接受教育,曾做过记者、煤矿工人、夜班警卫和实验室助理等。他的代表作包括《愚人学校》《狗与狼之间》《帕利桑利亚(恐天象症)》等。其中,《愚人学校》是俄罗斯早期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受到当代小说之王纳博科夫等多位著名流亡美国的俄裔作家高度推崇,被翻译成英语、德语、荷兰语、瑞典语、法语、西班牙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等二十多种语言。索科洛夫的小说对当代俄罗斯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1981年荣获安德烈·博利奖(Andrey Bely Award,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独立文学奖);1996年荣获普希金国际文学奖(Pushkin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Literature)。

◎插画作者

[俄]卡琳娜·波波娃,插画家与服装设计师,现为自由创作者,常接受书籍设计与插画的委托。其作品具有印象派风格,曾在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和罗马“狄俄斯库里剧院”展出,藏家遍及全世界。

◎译者简介

宋云森, 1956年生,台北市人,台湾政治大学东语系俄文组,美国堪萨斯大学斯拉夫语文系硕士(专攻俄国文学),俄国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博士(专攻俄语语言学)。现任台湾政治大学斯拉夫语文系教授。译有《当代英雄》(启明,2013)以及《普希金小说集》(启明,2016)。

目录
······

译者序

第一章 睡 莲

第二章 此时此刻(写作于阳台之短篇故事集)

最后一日

一连三个夏季

跟往常的星期日一样

补习教师

有病的女孩

河岸沙丘

博士论文

城郊地区

荒地之中

土方工事

巡夜者

此时此刻

第三章 萨维尔

第四章 吱吱嘎嘎

第五章 遗 嘱

译 注

附 录

评论 ······

太好看了,致幻,心碎无数次又被缝补好的体验。好几条短评都说要边喝酒边看,循环drinking songs读完的,也很契合。特别喜欢实际是虚构的献词:献给一个弱智男孩,维佳.波里雅斯金,也是我的朋友与邻居。其实正常与非正常相颠倒的每个地方,每个人都是那所学校的学生。我愿意私心认为这本书是献给世界上所有的“弱智男孩”。

“我们来到千足般的街道,神奇地变成两个路人。”文本处处是无声的呐喊,而“双重人格”不只是理解这个文本的前提,更是所有分叉路径的归宿。看似是在写“愚人”,其实是在写“学校”,学校压抑反叛,却也孕育着反叛,但最终,当我们写下了这一切,也就忘记了这一切,告别自己,变成两个路人。

是的,“玫瑰”啊,是的,帕维尔老师要说,这个夜里我们发生的事将会像火焰吞噬冰封的荒野,也会像流星雨反映在黑暗中从镜框脱落的镜子的碎片里,为的是要警告镜子的所有人死亡之期已近。这会像是牧羊人的芦笛,也像是一首创作尚未完成的歌曲。

后现代风格,整体读下来难以进入到作者的世界,可能是酒喝得不够。版画超级加分。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