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举与文学

0
(0)

宋代科举与文学

作者:祝尚书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09-1

页数:584页

定价:8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101063899

内容简介
 · · · · · ·

在我国古代,国家采用科举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所谓科举,本来就是“以文章取士”,这个“文章”包括了诗赋及骈、散各体文。所以科举自身就是取士制度与文学的结合体,而将“科举”与“文学”联系起来进行交叉研究,唐、宋时代的学者便已肇其端;以现代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则始于上世纪。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在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现在已有了很好的成就。作者受他们启发,于是对宋代的宋代科举与文学进行研究,数年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书从科举制度研究、科举文体研究、科举与各种思想文化之关联互动研究、科举与文学之关系研究等四个方面,分十九章进行论述,资料详实,分析具体,有很好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祝尚书,1944年10月生于四川阆中。1982年获硕士学位。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宋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著有《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宋人别集叙录》(中华书局,1999)、《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宋代巴蜀文学通论》(巴蜀书社,2005)、《宋代文学探讨集》(大象出版社,2007)等专著十馀种,发表学术论文百多篇。多次主持国家、教育部及四川省研究课题,并获优秀成果奖。

目录
 · · · · · ·

绪论

第一章 宋代科举的科目设置

第一节 科目概述

第二节 诸科的置罢

第三节 制科的置罢

第四节 词科的设置

第二章 宋代进士科的考试

第一节 由诗赋策论之争到诗赋经义之争

第二节 “诗赋优越论”与“经义优越论”

第三节 诗赋经义之争由对立到调和

第四节 诗赋经义之争平议

第三章 宋代诸科、制科与词科的考试

第一节 诸科的考试

第二节 制科的考试

第三节 词科的考试

第四章 宋代科举考试的糊名与誊录

第一节 糊名誊录制的由来与确立

第二节 糊名誊录的程序

第三节 宋人对糊名誊录制的争议

第四节 糊名誊录制的利弊得失

第五章 宋代科举的发解试

第一节 宋代考试周期的变迁

第二节 发解制度述略

第三节 徽宗时的学校升贡

第四节 发解试贡院

第五节 发解中的锁厅试与别头试

第六节 发解中的“解额”问题

第七节 发解中的“寄应”问题

第八节 宋代发解制度的得失

第六章 宋代科举的省试

第一节 举子赴省

第二节 省试条制述略

第三节 省试机构、知举官及考试流程

第四节 省试的奏名数额

第五节 省试录取不均与“五路法”

第七章 南宋的四川类省试

第一节 类省试:兵戎中的权宜创制

第二节 四川类省试的制度变迁

第三节 四川类省试进士的待遇

第四节 四川类省试的地位与作用

第八章 宋代科举的殿试

第一节 殿试制度的由来

第二节 殿试的程序

第三节 殿试中的“特奏名”

第四节 宋代的“赐第”与“宾贡”

第五节 殿试的历史作用

第九章 宋代的科举时文:诗赋

第一节 科举诗赋及其程式演化

第二节 宋代科举诗赋的命题

第三节 宋代科举诗赋的声韵

第四节 宋代省题诗的作法

第五节 宋体律赋的作法

第六节 宋代科举诗赋的评价问题

第十章 宋代的科举时文:策论

第一节 策论及其在宋代科举考试中的地位

第二节 策论的命题

第三节 宋代的试论

第四节 宋代的试策

第五节 括套与试策

第六节 策论考试的利弊与影响

第十一章 宋代的科举时文:经义

第一节 现存宋人经义考

第二节 宋代经义的分期与程式

第三节 庆历嘉祜时代的经义:以苏轼为例

第四节 熙丰时代的经义:以张庭坚为例

第五节 徽宗时代的经义:以刘安节为例

第六节 关题、合题与南宋经义

第七节 经义的流弊

第十二章 宋代科场的作弊与革弊

第一节 “作弊”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宋初的进士行卷

第三节 宋代科场的举子作弊

第四节 宋代科场的官吏作弊

第五节 两宋朝廷的革弊对策

第六节 宋代科场弊坏的历史教训

第十三章 宋代进士的恩例与庆典

第一节 皇帝的恩例

第二节 进士的期集庆典

第三节 有司注官授职

第四节 恩例庆典与科举的公正性问题

第十四章 宋代的科举用书

第一节 宋代科举用书的编纂

第二节 宋代科举用书的刊行

第三节 类编类科举用书

第四节 时文类科举用书

第五节 文法研究类科举用书

第六节 宋代科举用书的利弊

第十五章 宋代科场的学风与文风

第一节 北宋前期:怪僻与庆历“太学体”

第二节 北宋中后期:道德性命之学

第三节 南宋初中期:由谀佞.回归欧苏

第十六章 宋代理学与科举

第一节 绍兴中:理学开始介入科举

第二节 孝、光间:理学在科举中时占上风

第三节 庆元中:科举厉禁理学

第四节 宋末:理学占领科举阵地

第五节 理学对科场时文的影响

第十七章 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心态

第一节 宋代科举制度下的士人命运

第二节 “科名前定”文献及分类

第三节 科名主宰神:文昌梓潼帝君

第四节 “科名前定”与士子求神问卜

第五节 “科名前定论”的历史成因

第十八章 宋代科举制度对文学发展的促进

第一节 科举带动了教育的蓬勃发展

第二节 应试化教育训练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功

第三节 科举制度是宋代文学家成长的沃土

第四节 科举搭建了诗文创作的宽广平台

第五节 科举是小说戏剧取材的富矿

第十九章 宋代科举考试与文学发展的悖反

第一节 有司较艺与文学规律的悖反

第二节 举子程文与文学精神的悖反

第三节 从进士改习与元初废举看“悖反”

第四节 宋代科举考试与文学悖反的影响

后记

评论 ······

系統介紹宋代科舉制度。最後兩章從「外部效應」和「內部運作」兩個層面審視科舉對文學的影響,非常清楚。雖然篇幅略短,但實際上科舉與文學的關係在每一章的最後都有涉及。

1.宋代文化璀璨离不开科举2.宋代科举又屈服于政治与时局,三天两头的改革非常直接地体现在科举上,往往是朝令夕改甚至造成历史的倒退。3.踏破铁鞋寒窗苦读,杀出重围到最后,真不知所为到底为何。4.科举功过得失如何评说,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去看待吧

用力深厚(中華書局百年慶花五塊錢買的書~)

祝爷爷送的书,顶一个~~虽然还没读完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