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考索

0
(0)

古诗考索

作者:程千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1984-12

页数:402

定价:1.65

装帧:平装

统一书号:10186-475

内容简介
 · · · · · ·

《古诗考索》收录了程千帆先生关于古典诗歌研究的三十二篇代表性文章,按照写作时间、行文体式的不同,分为上、下两辑。

作者简介
 · · · · · ·

程千帆 (1913—2000),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著名中国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南京大学教授。程千帆原名逢会,改名会昌,字伯昊,四十以后,别号闲堂。千帆是其曾用过的许多笔名之一,后来就通用此名。祖籍湖南宁乡,老家在宁乡土蛟湖竹山湾(现改属望城县),后迁居长沙。程千帆1928年入金陵中学,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历任金陵中学、金陵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职。1978年任南京大学教授。程千帆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2000年6月3日10时45分在南京因病逝世。

目录
 · · · · · ·

题记

上辑

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1981年10月,南京)

相同的题材与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四篇桃源诗的比较研究(1980年10月,南京)

读诗举例——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师训班上的讲话(1980年5月,上海)

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1963年5月,武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1982年2月,南京)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1982年3月,南京)

李白《丁都护歌》“芒砀”解(1977年6月,南京)

关于李白和徐凝的庐山瀑布诗(1962年8月,武昌)

李颀《杂兴》诗说(1961年12月,武昌)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诗题校释(1963年5月,武昌)

读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记疑(1963年5月,武昌)

杜甫《诸将》诗“曾闪朱旗北斗殷”解(1976年5月,武昌)

读冯至先生《杜甫传》(1953年4月,武昌)

韩愈以文为诗说(1979年1月,南京)

李商隐《锦瑟》诗张《笺》补正(1976年11月,武昌)

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1980年9月,南京)

下辑

诗辞代语缘起说(1945年4月,成都)

《古诗》“西北有高楼”篇双飞句义(1945年5月,成都)

曹孟德《蒿里行》“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解(1948年6月,武昌)

〔附录〕阮嗣宗《咏怀》诗初论(沈祖棻遗作,1948年2月,武昌)

左太冲《咏史》诗三论(1948年4月,武昌)

郭景纯、曹尧宾《游仙》诗辨异(1949年3月,上海)

陶诗“结庐在人境”篇异文释(1944年4月,成都)

陶诗“少无适俗韵”韵字说(1945年12月,乐山)

王摩诘《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跋(1947年2月,武昌)

少陵先生文心论(1936年5月,南京)

杜诗伪书考(1036年8月,南京)

韩诗《李花赠张十一署》篇发微(1944年1月,成都)

与徐哲东现实论昌黎《南山》诗记(1944年12月,成都)

《长恨歌》与《圆圆曲》(1945年12月,成都)

玉溪诗《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说(1941年2月,乐山)

读《宋诗精华录》(1940年12月,乐山)

读后记——兼述作者学诗历程 周勋初

评论 ······

史才文心兼备矣。

《古诗考索》——少年解诗,出门即万里,睥睨的是其飞扬的才气;中年解诗,尽在一饮一啄之间,以人间世事与诗中真味共参;老年解诗,回首一地白月光,欲解已忘言。程以研究唐诗名于世,三种兴味,贯穿了其整整一生,抛开其文中时代嫁接的影响,尤以垂暮之境更见老辣。

颇有可观之处

程先生是少有的熬过了文革,学术上不仅未失水准,反而有所进益的。可惜武大留不住人,哎。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