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伦的“解体” : 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

0
(0)

人伦的“解体”
: 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

作者:吴飞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

出版年:2017-4-1

页数:492

定价:55.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 三联学术

ISBN:9787108058652

内容简介
 · · · · · ·

一向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人伦,在20世纪中国遭遇了激烈批判;但常被忽略的是,此时西方学界也出现了对人伦的反省,创造了三个“学术神话”:母系社会、乱伦禁忌、弑父弑君,其中第一个还深深影响了现代中国思想。本书考察了这三个命题在西方古今形质论哲学传统中的根源,尝试探索在中国文质论传统中反思人伦问题的可能。

本书的写作缘于作者对近代以来社会人伦关系发生深刻变迁的的长期关注与思考,以人类学、哲学和社会理论为基本学科框架,从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来聚焦西方形质论(形式/质料)思想传统影响下的人伦问题及其现代处境,尤其从现代人伦思考中的几个比较极端且充满论争的理论与命题,如母权社会、乱伦禁忌和弑父弑君入手,细密梳理和分析了从达尔文、巴霍芬、摩尔根、涂尔干到弗洛伊德等人的相关理论与思考,并追问了人伦问题背后的形质论哲学根源(亚里士多德),尤其是西方人性自然与文明生活之间的张力关系。作者认为,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其现代文明语境中的人伦都面临着全面解体的危险,与之伴随的便是对家国的虚无与焦虑;而中国源远流长的“文质论”传统或许为我们重建人伦与道德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作者简介
 · · · · · ·

吴飞,男,1973年出生于河北肃宁,199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200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自杀问题、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尤其是奥古斯丁)、宗教人类学、中西文化比较、礼学、清代思想史等。

吴飞学术的根本问题意识来自于混杂了古今中西各种问题的时代背景之下的现代中国。通过对西方思想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他提出了西方思想作为“形质论”、中国思想作为“文质论”的结论。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他确立了自己的学术使命:在的现代中国的思想处境之下接续清代自戴震、程易畴至张锡恭、曹元弼以礼学(尤其是《仪礼·丧服》)为基础、以“人伦”为核心的、兼采汉宋的一套独特的、未完成的“清学”,并将之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进行重构并发扬光大。

主要著作有:《自杀与正义:一个中国视角》(Suicide and Justice: A Chinese Perspective, Routledge, 2009)、《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自杀作为中国问题》(北京三联书店,2007)、《自杀与美好生活》(上海三联书店,2007)、《麦芒上的圣言:一个乡村天主教群体的信仰和生活》(香港道风书社,2001;宗教文化,2013)、《尘世的惶恐与安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北京三联书店,2013)、《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译著包括:《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上海三联书店,2007-2009,三卷本)、《苏格拉底的申辩》(华夏出版社,2007;修订版,2017)。

主编有:《“思想与社会·第八辑”·洛克与自由社会》(上海三联书店,2012)、《婚与丧:传统与现代的家庭礼仪》(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神圣的家:在中西文明的比较视野下》(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

目录
 · · · · · ·

导论:重提人伦问题

一、以仁黜礼:人伦批判的第一条线索

二、礼法之争:人伦批判的第二条线索

三、母系社会:人伦批判的第三条线索

四、对中国母系论的批驳

五、西方的人伦神话

上篇 知母不知父——“母权神话”探源

一、父母何算焉

二、婚姻史的辩证法

三、母权论的自然状态

四、男女与哲学

五、父母与文质

中篇 礼始于谨夫妇——“乱伦禁忌”与文明的起源

一、进化论与家庭伦理

二、达尔文的自然正当

三、神圣家庭与乱伦禁忌

四,作为人性的乱伦

五、从爱欲到力比多

下篇 资于事父以事君——“弑父情结”的政治意义

一、独眼巨人王朝

二、孝敬性背叛

三、弑君与弑神

四、家父与君主

结语:自然与文明之间的人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

吴飞老师在这本书的第一页用了Hamlet的台词: The time is out of joint. 这可能也表现出了他对于这一问题的深沉关怀。这本书从母权神话、乱伦禁忌和弑父情结谈起,对应的是中国传统的“三纲”——父子、夫妇、君臣。作者比较了西方的形质论传统和中国的文质论传统,透露对了对于西方形质论传统无法解决“自然”和人伦问题的张力的不信任。因此,作者带着自己的深切的关怀,转而希望像海德格尔那…

结语清晰呈现了飞哥对现代中国伦理问题庞大的理解思路,但具体在这本书中,作者其实并没有很好地统合其三个论题。整体上感觉有两个困难:在以政治哲学的问题意识去勾勒人类学思想对话时没能完全对原作的问题域加以转化处理,以致对话是否成立略可疑;着力强调形质论理解的困难,却缺乏形而上学的着墨。

任何一套思想体系,都有着内在的张力。西方形质论的思路中,形与质之间的张力有可能演化为精神与自然的分离和断裂。同样,文质论的人伦架构也经常会出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情况。文、质之间任何一方的的偏胜,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问题。本应缘情而来的礼文若是变得过于繁琐,失去了人情的基础,就会成为压抑和束缚人性的桎梏;反过来,若是任由人情泛滥,冲破了任何节制与礼文,就会造成人伦解纽的混乱局面。在这个框架之…

大概就是讲,中西之间在人伦问题上的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近百年来中国人做的人伦批判并没有认清其西方渊源。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