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 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0
(0)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 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英]琳达·格拉顿(LyndaGratton)/[英]安德鲁·斯科特(AndrewScott)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见识城邦

副标题: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原作名:The100-YearLife:LivingandWorkinginanAgeofLongevity

译者:吴奕俊

出版年:2018-7-10

页数:360

定价:68.00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508685076

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都将活到100岁,长寿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多大年纪,都必须面对这个基本事实:21世纪初出生的人有一半的概率活到100岁,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真,发展中国家也正迎面赶上。这就是长寿时代。如果我们以为长寿时代只是意味着老龄化、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和劳动力短缺,那我们的视野仍然是流于表面。长寿时代带来的变革远超出我们想象之外:

过去的受教育—工作—退休三阶段人生模式已不再适用;

劳动力市场中空化会进一步导致贫富差距;

更复杂的家庭结构和变化的代际关系会出现;

新一轮产业变革,生物工程、计算机采集和碳替代会成为巨型产业;

员工更少但通常更专业的企业组成的生态系统将成为增长点;

智慧城市和零工经济兴起,工作和办公场所分离;

个人对灵活性和多样选择的渴望,将压倒公司对体制和可预测性的需求;

跨龄友谊将成为常态,老人不再是一个老无所依的“独立王国”……

面对这一切变革,我们做人生决定所参照的榜样和我们自身的人生经验都不足以应付这个长寿时代,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人生模式:

三阶段人生变成多阶段人生,夹杂若干个过渡期;

再创造比娱乐更重要,闲暇时间用来构建自己的无形资产;

培养自己在创造、共情和问题解决、自由往来等比机器人更具优势的领域,那正是未来产生高薪岗位的领域;

喜欢老一套的、可预测的企业在人力资源和经营模式上必须全面变革;

政府的关注点要从社保扩大到全方位的教育、婚姻、工作时间及更广泛的社会安排上……

本书来自英国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和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科特为MBA学生开设的一门“百岁人生”课程,入围2016年英国《金融时报》和麦肯锡公司年度图书奖,出版一年便已经被译为12种语言。两位作者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专家,并且在多个政府和多个跨国公司担任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咨询顾问,他们运用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和超前视野的实践经验向我们展示,在长寿时代,我们必须从过去的三阶段人生演进到多阶段人生,才能将长寿变成天赐大礼,而不是变成诅咒。

“琳达·格拉顿和安德鲁·斯科特创作了一本重要而且可读性极强的书,书中所分析的问题,绝大多数政府和企业都会忽视。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会享受到比我们的先辈更长的寿命。的确,今天的孩子有一半会活到100岁,这关系到我们的个人财务问题。作者雄辩地向我们证明,我们的全部生活都将重组,以适应这破天荒的长寿。婴儿潮一代和千禧一代都应该好好读这本书。”——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哈佛大学劳伦斯·蒂施历史学讲座教授

作者简介
 · · · · · ·

琳达·格拉顿(Lynda Gratton),伦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为MBA学生讲述关于未来工作和人力资源策略执行计划的课程。她被《商业思想家》评为最具影响力的15个人物之一,2015年被评为伦敦商学院最佳教师。她还是美国人力资源协会的会员、新加坡政府人力资本咨询委员会成员,并且在欧洲、美国和亚洲多家知名企业担任顾问。她目前出版了9本著作,并在《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哈佛商业评论》等媒体发表多篇文章。

安德鲁·斯科特(Andrew Scott),伦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和欧盟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斯科特毕业于牛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重点是各种长短期因素对政府和企业的影响。他曾任教于哈佛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还曾任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学顾问,以及英国金融服务局的非执行董事。

译者简介:吴奕俊,硕士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现任教于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译有《习惯的力量》《敦刻尔克》《巴黎,巴黎》《宽容》《46亿年的地球物语》等著作。

目录
 · · · · · ·

绪论:长寿改变一切

第1章 生活篇:天降长寿

第2章 财务篇:更晚退休

第3章 工作篇:就业形势

第4章 资产篇:专注无价之物

第5章 情景篇:可能的自我

第6章 阶段篇:人生新模块

第7章 金钱篇:长寿推手

第8章 时间篇:娱乐还是创造

第9章 亲友篇:改变的私生活

第10章 实践篇:期待变革

评论 ······

前面四章值得读一下,在百岁人生中,养老,财产,生活阶段的重新安排等,值得思考。后面三分之二啰嗦又重复,同时考虑到的问题,美国特色鲜明,不合中国国情。中国人没有学业贷款要还,踏上工作岗位也不是从零开始,都是爹妈养着的,而房子又是另一码事……

长寿时代冲击了传统的人生三阶段论,迫切地要求个体、企业、政府、教育等作出改变。常见于亚洲的“多代同堂”家庭模式可能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西方,年长的一辈也将投入到终身学习之中,一个多代间相互交融、和谐共处的时代值得向往。作者将长寿时代视作“礼物”,而现实的生活经验却将我推向了狭隘的甬道,要有多少人先承受“讨厌、残酷而漫长”的诅咒,才能换来下一代的改革红利。

核心观点:鼓励每个人以成为独立生产者为己任,与不确定性共舞,累积活力资产和转型资产,实现多阶段化长寿人生。从长远看,观点有新意,让人惊醒。

展示了一个简单的确定性趋势:人会越活越长。虽然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75岁,但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大概率可以拥有百岁人生。这提醒了年轻人要为长寿做准备。社会的变革好似“温水煮青蛙”,一定到了要命的温度才能聚集起足够的变革动能。现在最接近百岁人生的日本和我们对待长寿的社会机制并没有本质不同。所以我们这代人仍然可能会在旧的社会机制中度过百岁。果断放弃依靠社会救济的想法,自己为长寿做充分准备。拥有褚时健,…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