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图像 : 想象、表演与文化

0
(0)

人的图像
: 想象、表演与文化

作者:[德]克里斯托夫·武尔夫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想象、表演与文化

原作名:BilderdesMenschen:ImaginäreundperformativeGrundlagenderKultur

译者:陈红燕/彭正梅(校)

出版年:2018-10

页数:408

定价:68.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 轻与重

ISBN:9787567581098

内容简介
 · · · · · ·

图像、想象力、想象世界,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促进我们对他人的理解、对主体性的认识以及个体成长与教育方面,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它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学与艺术创作有着怎样的意义?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指出:想象力和想象世界推动着人类自身、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构建。想象力、想象世界与人类的身体性实践及其表演性紧密相联。基于对游戏、仪式、体态语、家庭与家庭幸福的研究,我们又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模仿即创造性的效仿过程当中,各种社会实践与文化活动,早在孩童时期就已为个体习得、保存、更新,并最终构成个体图像和集体想象世界的一部分。

《人的图像》是德国历史人类学的创始人之一克里斯托夫·武尔夫对“图像与人类文化实践”关系研究的又一力作,是其对人类学“人何以为人”以及“人如何获得主体性”这一永恒话题的“图像”回答。该书围绕着什么是图像、图像的形成机制、图像与日常实践生活,想象力、想象世界、模仿与图像的复杂关系等话题展开讨论。

《人的图像》最终的意义不在于向我们呈现“什么是图像”,而在于向我们展示“我们如何使用图像这一概念以使我们对世界认识变得更有意义,更加清晰”。这一认识对青少年的成长与教育尤其具有启发性。

作者简介
 · · · · · ·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Christoph Wulf, 1944—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育人类学专业教授,德国教育人类学学会前会长,德国历史人类学的创始人之一,历史人类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要成员,“文化表演”合作研究中心、“情绪的语言”高峰项目、“身体模仿”研究所、“跨艺术”中心的主要推动者。其著作已译成英语、日语、法语、汉语等多种语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历史与文化人类学、教育人类学、仪式与体态语、情绪、想象力、跨文化交流、模仿、美学等。

陈红燕,毕业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目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高峰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育人类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跨文化研究、图像研究、德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仪式等。

目录
 · · · · · ·

致谢 /1

译序 /1

导言 人的图像 / 1

第一部分 图像与想象力

第一章 作为图像的世界:大象无形 / 21

第二章 想象力与人类的形成 / 43

第三章 想象力的图像化 / 64

第四章 想象力的概念溯源及其相关理论 / 89

第二部分 想象力与想象

第五章 想象的集体性与动力性 / 117

第六章 想象、象征与实在 / 132

第七章 想象力的表演性 / 147

第八章 作为实践行动的图像 / 163

第三部分 想象力与身体实践

第九章 游戏中的世界 / 181

第十章 舞蹈的人类学内涵 / 193

第十一章 无法回避的仪式话题 / 201

第十二章 作为语言的体态语 / 230

第四部分 模仿与文化习得

第十三章 文化习得与模仿学习 / 251

第十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 268

第十五章 家庭中的仪式 / 278

第十六章 家庭幸福的仪式研究 / 290

第十七章 图像、模仿与想象力作为教育的基本任务 / 319

展望图像的力量 / 341

参考文献/ 348

评论 ······

本书的落脚点在图像教育,论述全面但深度不足,对历史学、考古学和人类学角度的阅读者价值有限

一种压倒性的,决绝的语言方式。

如评论所说,极其宽泛的图像定义导致整本书看似包罗万象却又处处蜻蜓点水,没有特别精彩的论述,各章节之间关联度不大,而且很多主题我确实不感兴趣。总之比较失望。

人类学视角出发的图像学研究。第四部分 模仿与文化习得(跳读,该部分涉及较多人类学知识,吸收起来难),第一部分图像与想象力,二想象力与想象,第三 想象力与身体实践很有帮助,教科书式写法,对于梳理各类图像非常有帮助,是基于中阶图像制作者,使用者而言的分类,很多定义没有具体的案例,只能够会意,或许是他的局限。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