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好用的复习方法?

0
(0)

复习,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复习场景,大致有三个:

(1)每天的复习,或可称之为「小复习」。

(2)学完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的复习,或可称之为「中复习」。

(3)中考、高考等升学考试前的集中复习,或可称之为「大复习」。

不同场景下的复习,采取的复习方法是不同的。就好比做饭时什么时候用生抽,什么时候用老抽,是有讲究的。不讲方法,苦功也下了,效果还不好。先看看「小复习」场景下的提分方法:

方法一,「趁热打铁」法。

就是在每节课后,立即复习。

北京市育英中学的徐健同学,他化学原本是在双休日复习,因与上课时间已隔了好几天,印象不深了。后来听从父亲的建议,改成当天复习甚至课后复习,效果大为改观。比如,硫和硫酸这块内容,老师一般用两节课讲完。那么,第一节课后,立即「趁热打铁」,口中念念有词地背记「硫的性质」、「硫的化合物」等。第二次课后,也立即背诵「硫酸、硫酸盐」「硫酸工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等。徐健同学说:「别小看每次课后就记那么 5 分钟,可效果要赶上以前的 25 分钟。」这段话用数字公式表述就是:

课后复习 5 分钟>数天后复习 25 分钟

当然,我们不是让大家不休息一味学习。只是换个方式。课间 5 分钟回顾一下,最终会让你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方法二,想写结合法。

就是在每天放学后,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复习时手脑并用,边想边写。

日本有一位「网红」家教永野裕之老师,曾经「一对一」辅导过 500 多个学生。从实践中归纳总结出颇见实效的「永野式复习法」(详见《东大教授教我的学习法》一书,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 年版)。他认为,每天在校学习结束后,应该分三步进行复习:

今天学到的知识总结/思考「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永野老师的复习方法「中国化」后,演化成两个途径:

第一,想。

具体怎么想呢?打个比方,我们可以在每天 10 点熄灯后,躺在床上一节课、一节课地回想知识要点。比如,上午第一节课是数学,讲函数。函数的概念是?第二节课是语文,讲了几种新体载作文。第一种是 xx?第二种是 xx?第三节是体育课。第四节课是英语,讲的是第二单元第一课。试着背一下课文。下午第一节课是历史,讲了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要记的年代、人名是 xx?第二节课化学老师来考了一张卷子。当堂对分。100 分的卷子得了 92 分,扣的 8 分,一是化学式错了几处,二是计算错了一处。第三节课自己做作业,有两道题不会。记得问老师。

张向向同学说,就是这样,每天晚上把当天的功课在脑子里想一遍。一般也就至多花 30 分钟,但效果很好。「每天想完,都如释重负,带着满足和微笑进入了梦乡。」

第二,写。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刘依贞同学说,她每天都会写学习日记。反思今天学到什么新知识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正是学习日记的重要内容。例如:

x 月 x 日,阴有小雨

今天周一,上午先是两节数学课。讲的是圆锥。圆锥是旋转体的主要代表之一,概念在课本上(为加深印象抄一遍,此处略)。高考时分值也不算多,但很容易出错。

第三节是物理课,讲电学,一些很琐细的电流图。弄得人头昏脑胀。学校将数字、物理排在一起,一上就 3 节,也真够可以的。

第四节是体育课。因下雨没上,大伙就在教室做作业,没到吃饭时间就三三两两奔食堂去了。

下午语文,讲古文。有几个生字怎么也记不住:詈、??……(读音、释义此处略)

接下来是英语课。要求背课文。先试着默写一遍(此处略)。

晚上,做作业(具体各项作业此处略)预习明天功课(记下了预习中难点此略)。

显然,「想」的方法费时少,可以在熄灯后进行,更适合住校生。「写」的办法费时多,但用笔记印象深些,更适合走读生。实际操作时,最好想、写结合。冥想过程中,将重点(如概念、公式等)、难字、生词等随手写下来。

说完了「小复习」场景下的提分方法,我们再来说说「中复习」场景下的提分方法:

方法一,拆分复习法。

现在课本上一个单元内容往往挺多的。复习时不妨自己拆分一下,比如几何中「圆」这一单元,内容繁多。不妨拆分成「圆(上)」和「圆(下)」来复习。其实该背的该记的一点儿没少,但这么分成两部分后,似乎工作量小了许多。

方法二,题库建设法。

老师是通过考卷来验收这一单元的学习情况的。而考卷又是由什么构成的?题呀,对不对?所以复习时我们要完成的一项工作就是:建立尽可能完备的题库。如果考卷上考的题型,你的题库里都有,那事情不就好办了吗?具体怎么做呢?复旦大学一位学霸说,他当时会把课本上及课堂上老师讲过的题型先一一列出来,不一定抄题,注个出处即可。然后,再去广见教辅书、习题集什么的。将这些资料中没有的题型,一一补入。如果书是自己的,也就注个出处即可,如果是借的书,那当然得抄题(或复印)、粘贴了。

仍以「圆」这一章节为例,相关题型就有:

一,选择题题型

题型 1,见教材页 xx。

题型 2,见《教材帮》页 xx

二,填空题

题型 1,见 x 月月考题。

题型 2,见课堂笔记。

三,计算题

题型 1,见教材例题。

题型 2,见《优化设计》页 xx。

四,应用题

题型 1,见《五·三》页 xx。

题型 2,见课堂笔记。

五,竞赛题

请看,这样复习,复习实际上是一个博览群书,自建题库的过程。如果你有此题库在此,心里自然有底多了,还会愁不能提分吗?

需要指出,不能指望某一教辅会将所有题型一网打尽,不可能的。可以以某本资料比较丰富,整理也比较有序的书为主,但别指望一切人家都给你做好了,补充、完善的工作,还是得你自己去做。

最后,说说「大复习」场景下的提分方法。

中考、高考前的「大复习」,至少分为三轮。根据一线师生的经验,每一轮复习,有每一轮复习适用的方法。

方法一,以书为本法。

这里「书」特指教科书。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王强同学说:第一轮复习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应该始终记住:教科书是根本。

在这轮复习中,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教科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地方(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因为教科书往往在简练的语句中蕴含着很深的意境,需充分发掘才可领会。

据一线教师讲,一轮复习失败的一大原因,就是五心不定,一会儿在网上看了,觉得这本书好,一会儿又看到别人在看什么教辅,又改成那一本。其实,还不如老老实实以教材为本。说以教材为本,并不是说除了教材,什么也不看,不是的。而是说在这一阶段,应该以教材为中心,一切信息,向这个中心靠拢。

方法二,以我为主法。

二轮复习,其实就是大量刷题,广见题目吧。从江西省考入清华大学的李坚同学说:「在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每一张试卷。高三的试卷特别多,不少同学觉得特别烦,做考卷时似乎总是硬着头皮往下做,因此注意力常不集中,效果也不好。」提分自然无望。

在二轮复习时要想提分,就得以我为主。什么叫以我为主呢?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卷子。比如说,自己某一门功课老考 80 多分(150 分满分),那么做卷子的目的,就是先老老实实定在 90 分吧。别跟人家考 130~140 分的学霸比,当然更不能和老考 70 多分的比。就自己和自己比,每一张卷子,我先把考 90 分应该会的题给弄明白了再说。这样,既不会因为还有不少题不会而焦躁不安,也不会因为一看还有比自己差的而沾沾自喜。每天有收获,每天在进歩就可以了。

方法三,以本为本法。

这里「本」特指学生自己制作的一些本本,如「好题本」、「作文素材本」、「数学解题思路本」、「化学常错知识点本」、「英语新词本」、「历史书阅读本」等等。这些本本有很强的个性,比如「改错本」,别人拿了也没什么用。这些本本也有一定的私密性,比如「作文素材本」,如果别人看了也用这些素材,那么你那原本是独一份的作文素材,就要大为逊色了。谁都用的作文素材,是不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不少好学生都讲过,到了复习的最后阶段,看的东西要少而精。除了最后几次模拟考试的卷子,除了再翻翻教材,看的最多的,恐怕就是自己弄的这些个小本本了。

下面我们总结回顾一下:

复习是预习、听课后的「第三次学习」,对能否提分影响甚大。而正因如此,一线师生大多主张,复习得占去自由支配学习时间的大半才行。复习的主要场景有三:「小复习」、「中复习」和「大复习」。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复习方法。「小复习」,即每天的复习,我们介绍了两种复习方法:趁热打铁法和想写结合法。

「中复习」,即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复习,我们也介绍了两种复习方法:拆分复习法和题库建设法。

「大复习」,即中考、高考前的集中复习。这样的集中复习,一般分为三轮,即所谓「三轮复习」。每轮复习,都有其专属的复习方法。一轮复习是「以书为本」法,二轮复习是「以我为主」法。三轮复习是「以本为本」法。

一些比较重要的复习如计入中考、高考的学业考试,也可参照上面所说的复习方法,只是每一轮复习的时间,比真正的三轮复习要短得多吧。备案号:YXA1w6ndrnnC2z9LmbofwMpj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