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千刀 : 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

0
(0)

杀千刀
: 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

作者:[加]卜正民/[法]巩涛/[加]布鲁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品方:三辉图书

副标题: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

原作名:DeathbyaThousandCuts

译者:张光润/乐凌/伍洁静

出版年:2013-7

页数:333

定价:42.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 三辉书系·卜正民作品

ISBN:9787100098236

内容简介
 · · · · · ·

1904年秋北京菜市口,犯人王维勤被公开处决,观者如堵。此后几个月,凌迟酷刑便从清帝国的法律体系中永久消失。被西方观察家称为“千刀万剐”和“活剐”的凌迟,是帝制中国惩治最严重犯罪的刑罚。

本书是西方世界首部研究中国刑讯和死刑的历史、图像与语境的著作,其时间跨度从10世纪一直到1905年中国废除凌迟为止。作为独特的跨学科历史著作,著者关注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酷刑并深入研究,就中国古代政府机构将对个人的折磨合法化的逻辑提出质问。他们并未将凌迟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文化”来研究,而是将中国的刑罚程序置于更为长久的世界刑罚史中去考察,同时也探讨了长久以来当西方文化与“他者”文明相遇时,总是会显露出来的厌恶与着迷并存的复杂情绪。

一部雄心勃勃并将引起广泛讨论的重要著作。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拆除了那些对中国文化的轻率评判和普遍成见——从古至今,从司法领域到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其研究在各个学科领域间游刃有余,极富启发性。

——苏源熙(Haun Saussy),美国芝加哥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

乔治•巴塔耶在他著名的作品(《爱神之泪》)中向欧洲人描绘了中国凌迟,本书则揭示了巴塔耶在其中游移不定的立场,发人深省。书中对凌迟历史的重构细致入微,颇有识见。

——王国斌(R. Bin Wong),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研究所主任

作者简介
 · · · · · ·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 当代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多伦多大学文学士、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历史系教授。卜正民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占领,以及当代人权问题。编撰著作(含合著合编)数种,主要有:《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民族的构建:亚洲精英及其民族身份》《明代的社会与国家》《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全球化贸易的兴起》《鸦片政权: [此处多一空格]中国、英国和日本,1839—1952年》《通敌:战时中国的日本代领与地方精英》《明清历史的地理动因》《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中国公民社会》等。

[法]巩涛(Jérôme Bourgon)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国里昂东亚学院高级研究员。

[加]格力高利•布鲁(Gregory Blue)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译者简介:

张光润 四川剑阁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乐 凌 浙江湖州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现为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教师。

伍洁静 上海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王维勤的处决

第二章 晚清帝国的刑律

第三章 凌迟的起源及其合法性

第四章 明代的凌迟

第五章 折磨死者

第六章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酷刑

第七章 误读“凌迟”

第八章 乔治•巴塔耶的解释

第九章 绵绵不绝

评论 ······

一直不喜欢西方学者那种看似饶有兴味层层展开平易近人间或秀秀文笔实则结构松散废话连篇的叙事风格,100字能讲清楚的事儿非得写300字

在一堆刑法理论里找到了它,内容编排的并不好,可能标题会吸引我这种贪腥的苍蝇。

还记得翻译地狱酷刑时,享受着变态的娱乐性

“1904年球,押解死囚王维勤的行刑队自北京内城的宣武门鱼贯而出,南行至一个大型集市口,即众所周知的菜市口……”跟福柯的《惩罚与规训》开头的讲述法还真像。不过,整本书正如副标题所示,并不是在探讨凌迟,而是注视着凌迟这一酷刑的西方目光,作者是想对这一目光饱含的偏见有所修正。里面的图很好,就是太小了。对图像的展示,一直是中文书的大弱点。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