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记忆与文化表征

0
(0)

国家记忆与文化表征

作者:赵静蓉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23-2

页数:284

定价:69.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108075376

内容简介
 

文化记忆研究领域的一部原创力作,赵静蓉教授的新著,就国家记忆的生成机制与经典建构、数字时代国家记忆的危机和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数字时代,我们如何以及为什么要记忆?是什么形塑、建构和控制了我们的记忆?媒介的变化,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网络、微博、微信等)的出现,多大程度上改变了记忆的形态以及记忆与权力的关系、记忆的储存和传播方式?这些是或将是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历史研究和文化研究的热点话题。

记忆的主体是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但国家通过“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种种方式引导和塑造着个体记忆,从区域、情感、社会、道德等各个方面影响着个体记忆,从而构成了个体记忆的“结构或框架”,并最终形成了在文化上具有同质性、在政治上具有统一性、在情感伦理上具有同一性的国家记忆。

从一系列社会和文化现象来看,“国家记忆”已经慢慢地变成了国人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高频词和焦点词。

作为记忆的主体,国家是集体性的主体,是象征性的主体,是功能性的主体。集体性在于记忆的结构和框架,象征性在于记忆的精神和意识形态意义,功能性在于承载形塑和传承记忆的职能。

在数字时代,国家记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它面临的危机或问题同样彰明较著。

作者简介
 

赵静蓉,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记忆研究领域中富有代表性的学者,研究兴趣为文化记忆与数字记忆、西方文论与文化研究、比较诗学。著有《抵达生命的底色—老照片现象研究》《怀旧:永恒的文化乡愁》《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主编《记忆》《记忆的十张面孔》等。

目录
 

绪 论 国家记忆:概念辨析与研究路径

一、中国记忆: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记忆

二、祖国记忆:文化心理学意义上的国家记忆

三、民族记忆:民族志意义上的国家记忆

四、政党记忆: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记忆

第一章 国家记忆:记忆归属及生成机制

一、位置叙事:国家记忆、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

二、国家记忆的生成机制:强制性“嵌入”与“诗性自觉”

第二章 “嵌入”的集体记忆

一、《歌唱祖国》:媒介动员、文艺评价与仪式确证下的 国家记忆

二、外国文学史教材的编选流变:体制化的国家记忆

第三章 “诗性自觉”的集体记忆

一、《东方红》的时代变奏:感性之维的国家记忆

二、港台地区学界的存在主义接受:理论·渗透及其记忆 建构

第四章 经典: 阐释国家记忆的形成

一、经典对国家记忆的形塑

二、经典场域: 博物馆的文化治理功能

第五章 文化创伤: 一种特殊的国家记忆

一、创伤的文学表征

二、创伤记忆的结构和力量

三、文化自主性下创伤的核心表征

四、文化创伤建构中的媒体记忆策略

第六章 道歉: 反观国家修辞与国家记忆的政治性核心

一、记忆修辞

二、情感叙事

三、创伤复原的结构性构成

结 语 数字时代的国家记忆: 危机与未来

一、数字时代: 记忆研究的现实语境

二、国家记忆的危机与未来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评论 ······

学术类读物,概念辨析、个案阐释、观点提炼都有亮点。可能跟我读这领域的研究不多有关,于我挺有帮助。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